先从我自己的一段工作经历说起,相信和我有类似体验的人很多。
本人自动化专业毕业,因为不喜欢本专业,大学没好好学,毕业后陷入了迷茫和无助。经过一百多次面试失败,已经感受到生活对我满满的恶意了....正当我决定要考公务员然后了此一生的时候,被号称本土最大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和君咨询——录用了,理由是男的、事儿少、能出差、打字快、工资少…好吧,我接受了,事实上我也没有别的选择,然后开启了一段长达1年的洗脑之旅。
技能层面,一开始跟团队做项目,基本是给合伙人当"人肉打字机+跑腿儿的”,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已经快赶上现在的科大讯飞语音录入系统的水平了(然并卵,速记员终究会被AI取代),PPT制作技能也不断见长,这是技能层面。
知识层面,团队的领导们天天逼着我看书,我看了一下他们列出的书单,至少有200多本,全是专业领域的书籍。每当我看到公司年会上那些跟我年龄相仿的人,在讲台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时候,我都认为”他这么牛,一定是看了很多很多书”,结果我就应团队和公司的文化号召,大量卖书,大量看书,第一年就读了至少一百多本,彻底把自己变成了”两脚大书厨”,走到哪里,书袋吊哪里,客户人人称自己老师,好不自豪。
但是,认知层面,基本上没有任何长进,说话只知道引经据典,却不知背后的原因和规律。遇到客户的具体问题时,还是会束手无策,而合伙人写的项目投标书依然看得云里雾里。最终,因为我的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被团队解雇了。
我自觉知道很多知识,却依然如同残疾人一样,无法给市场提供实际可交付的任何价值。现在想来,其实是彻彻底底把书给读傻了,变成了没有行动也思想的矮傻子。
事实上,网络上到处都有类似我这样的人,貌似看了很多书,读了很多文章,就开始到到处评论和指点,却都不是自己的观点,大部分都来自于书本的生硬搬套,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一个loser,老老实实给老板打工,距离财务自由相差太远。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牛人",他们读书并不求多,或者跟你差不多,但是能力、才华和收入都比自己强很多,最残忍的还可能是对方比你更帅更年轻....比如李叫兽。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比如知名度、收入、事业,但却不知道人家成功背后的”关键方法论”。我看了大量成功人士写的文章和书籍,发现真正的牛人,基本上都是那种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的人,而这样的人,在一个方面比大多数普通人接受了更多更长期的训练,那就是系统思维,用查理芒格的说法叫”多元思维框架”。
具备这种”多元思维框架”的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当下世界中,只根据极少的核心原理就可以做出清晰、正确、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比别人更快一步实现财富自由。就像查理芒格说的:你们需要的是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又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通过阅读灯手段得来的经验)悬挂在这个强大的思维模型之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们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现实的认知。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缺乏这种”多元思维框架”呢?有三点原因:青睐单因果关系、专业分工极度细化、忽视认知效率的提升。接下来我分别讲一讲。
1、青睐单因果关系
什么是单因果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发生了一个事件A,这个事件是由显性事件B、和隐性事件C引起的,由于人们更容易看到B对A的影响,于是就认为是事件B导致了事件A,而(暂时)无视事件C的存在。事实上,当一件事情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时,人们为了简化大脑记忆的负担,总是喜欢将最显而易见或者看上去最合理通顺的那个原因,解释为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完全无视世界的复杂性。
这个关系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就是发生一个事件A,最终导致显性结果B和隐性结果C出现,由于人们更容易看到”是A导致了B”,于是就认为,采取行动A,就会产生B,而完全无视可能出现的结果C。
举个例子。小偷是最让人厌恶的一类人,很多人抓到小偷就恨不得拳脚相加,大打出手,还有出人命的危险。很多人觉得,应该在法律上加重盗窃的罪行的惩罚力度,比如判他个无期徒刑,让这种人再也不敢做小偷了,从而杜绝盗窃行为。表面上看,这个办法很合理,加重处罚力度是原因A,小偷不敢再偷东西是结果B。注意,这就是典型的”单因果关系”思维。如果这个法律真的颁布出来,结果会变成什么?!小偷确实不再当小偷了,但是会改行去抢劫!以前当小偷被抓,顶多拘留加罚款,现在反正都是判无期徒刑,而盗窃的获利效率可比抢劫低多了。对理性的小偷来说,显然抢劫的效率更高,并且操作成本也更低。总之,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去做以前的勾当,而是放手一搏,干一票大的,到最后受损的还是人民老百姓。
类似的,如果把绑匪抓起来判死刑,导致的直接结果不是绑匪少了,而是越来越多的绑匪选择将人质撕票儿,反正抢劫注定死刑,不如毁尸灭迹,也许还有逃脱法网的机会!如果把肇事司机抓起来要求赔偿巨款,导致的直接结果不是司机们以后不敢肇事了。而是选择加快车速,索性一下子把本来撞伤的人撞死或者杀掉,最终导致交通意外事故升级为谋杀。看似简单有效的应对措施,却引发了意料不到的后果。
比如,现在很多人热炒的”共享经济”,以为任何形式的商品都可以拿出来包装成共享。打着节省资源,让用户少花钱,为社会做贡献的口号融资,看到一两个成功案例,比如uber和airbnb,就推论这个模式一定成功,其实也是犯了”单因果关系”的错误,有点系统思维和经济学常识的人就知道,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单纯改变一个变量通常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商业的本质永远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而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让更多的资源加入到经济活动中,利用新技术提高效率,带来方便,最终让大家多花钱。凡是违背这种思路的,基本都失败了,或者做不大,比如上门美甲、揉脚、理发,都是共享手艺人,但本质上没法讲该行业的规模做大。
总之,单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就是遇到问题时只针对问题本身去解决,却不能将问题背后推送的所有因素纳入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如果把问题比作成一个锁头,那么大多数人往往只是盯着锁头看,却没有意识到钥匙在别处。这把钥匙,也许就出在身边,在你曾经看过的一本书里,一篇文章里,一段讲座视频里,都有可能,只不过我们总是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罢了。
2、专业分工过度细化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生活便利,页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全新的岗位。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让一部分人失业,但是也会创造新的分工和岗位,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像最近几年出现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代价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等,像什么鉴黄师、试睡师、遛娃师、衣橱整理师等新奇古怪的职业也出现了。王东岳在《物演通论》中提出的”递弱代偿原理”,应用在商业领域里就是,所有的新技术最终都会导致新分工的出现和细化,越往后,我们的职业种类越多,所以大家不必担心AI人工智能哈,总是会有很多工作要干的~
那么,这种强大的专业化分工的趋势导致了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大多数普通人,除了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外,对其他领域几乎没有涉猎,即对跨领域的学科的基本常识几乎没有。于是,岗位层面,懂市场的不懂产品,懂产品的不懂运营,懂运营的不懂技术,从技术的不懂产品和用户等等,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的视角工作,缺乏换位思考能力。甚至就是做产品经理,也分好多种,后台产品经理不懂app,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不会做社交产品,社交产品经理不会做O2O产品,电商类产品经理不会做AI智能硬件产品。之前有朋友创业就反应,组建一个初创团队在中国很艰难,因为大部分职场打工仔都不具备多元的工作能力,要拼凑这样一个团队的难度很大,而在美国硅谷,往往一家初创公司,创始人和合伙人往往是技能高度互补,3个人中,一个懂市场和法律,一个懂产品和设计,第三个则是全栈工程师....
此外,学科之间也是层层壁垒,懂金融的不懂人文,懂经济学的不懂心理学,懂心理学的不懂数学,懂数学的不懂生物学,懂哲学的不懂管理学等等。于是大多数人陷入了”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思维框架里。
以产品经理为例,一个具备”多元思维框架”的产品经理必然是一个多面高手,懂产品、市场和运营,同时能和技术顺畅的交流,即使不会编程,也能很好地评估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而为项目制定合理的计划。另外,很多产品经理往往陷入了”单点突破”思维,认为一个产品只要有一个爆点功能,就可以依靠这个点拉来用户,但是却没有考虑到现在的市场阶段(大公司早就预备了好几套应对这种单点突破的小产品的策略),也没有考虑到实现这个单点功能需要公司提供那些战略资源,成本和收入的预期是怎样的,也就是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公司整体层面的问题,只是钻到具体的功能里不能自拔,缺乏全局综合的视角。这就是专业分工到来的结果。
3、忽视了认知效率的提升
很多人都感叹"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不是道理的错,而是你的错,同样的一个道理、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人眼里会解读成不同的认知深度。比如,李叫兽之前分享过一篇关于自己如果管理知识系统的方法(文章《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里面讲到他的认知秘诀: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3)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比如李叫兽看到一句话”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于是列举出乔布斯ipod、雷军的风口的猪、各种古代成语、雷公电母、球员的绰号等等大量能够应用这个知识点的生活案例。而普通人看到这句话可能觉得太习以为常就略过去了,失去了一次大好的锻炼知识点连接的训练机会。
李笑来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他说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通常只需要两个标准:
看这个人脑子里有多少足够清晰、正确、准确、必要的概念;
这些概念之间有多少足够清晰、正确、准确、必要的连接;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掌握的概念不够多(不过,有很多人掌握的概念是错的,脏的,这就要命了…掌握的越多,脑袋越糊涂越乱),而是没有在概念——也就是知识点——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所以,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睁眼瞎”,一次又一次地掉进同一个坑里却不自知,而又一次一次地看到同样的朴素道理,却不知道怎么和之前的经验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和牛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总结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几个原因,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认知效率很低,每天就像”笼子里的老鼠”一样,不停地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学习,却仍然原地踏步,甚至还后退了。于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底层规律的牛人们会越跑越快,越来越富有,把我们甩得越来越远。于是,我们越烦躁、越焦虑、越抱怨——在我们的余生中…
那么,究竟如何训练我们的”多元思维框架”或者叫系统思维呢?请等待《为什么你懂那么多,却还是个穷人(下)》
能看到这里的小伙伴,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那么就给你个小福利吧~
关注宫中号【天泽说健身】,免费领取240G+健身视频课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