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中午吃的桂花红枣糕
1
和L总一起出去见客户,结束后他说要犒劳辛苦做方案的G姑娘,于是我便跟着一起又蹭了顿饭。
蹭饭显然不是重点,只是这顿饭吃完,L总的话G姑娘听进去多少我不得而知,与我而言却是实实在在受益匪浅。我这么说并非是要显得我比G姑娘虚心,而是这其中很多话,我已是第二次、第三次在这种场合聆听,第一次听的时候我也很有感觉,但真的没有今天这般醍醐灌顶。所以也难怪那么多人喜欢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年前的一个周四晚上,在深大上完公开课,我和L总及几位师友一起在百姓渔村吃饭,席间L总根据我当时的表现(作为席间年龄、职位都最小的我没有主动给他人斟茶)给我讲了他初入职场当学徒时的勤快情景。每天先于师傅到公司,帮师傅和同事打扫办公室,帮师傅泡好茶……真正做到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后来师傅也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没想到一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没有Get到那个点:待人积极、主动、热情、谦和、有礼,这对于很多有心人而言,其实是一种最基本的习惯。
过年在老家的时候,每逢家里来客人了,我总会主动给客人倒茶,席间有客人吃放下了我也会积极主动倒茶,但离开家,我确实很少主动给他人斟茶了。我仔细思考了下,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外面少了主场氛围,我不再把自己当作主人,也就不再那样珍重其事的对待他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养成积极主动热情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我们这一代人很少会把别人当作中心的。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习惯了被家人、亲戚朋友当作中心。长大了,懂事的时候在主场环境下我们还有一些基本的礼仪,一旦到了客场,或者没有明确主场的环境,我们很难主动去为他人做些什么,很难主动去想办法让他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记得高一第一个学期的周末,班主任组织班上做了一次投票。选出你心目中最喜爱的同学和最讨厌的同学。最终的投票结果当然只公布了最受大家喜爱的同学。而那个结果在投票之前我已经猜到了,最受大家喜爱的那个同学就是我的初中同桌,和我的名字仅相差一个字,高四复读一年后他考入新疆大学,如今又考回到武汉大学读研。年前我找他帮我从武汉带药回老家,他依然这么热心助人。
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他当年深受大家喜爱的两条原因。1、学习刻苦勤奋。当年我以最后一名成绩考入县一中的时候,他只比我多一分,我们的薄弱学科都是英语,但仅过了一个学期不到,他的英语成绩就突飞猛进,总成绩也进入到班级前十了。2、待人积极主动热情。学生时代我们虽然单纯,但依然很难仅因一个人学习勤奋就会备受喜欢,通常一个班上勤奋的学生会有很多。所以第二点才是真正重要的。他积极主动热情到什么程度?但凡他去打水,无论是用杯子接热水喝还是说用开壶打水晚上用,从来不只拿自己的杯子,任何时候,只要手上能拿,一定会主动帮别人带,而且从不奢求什么回报,打饭、打水、买生活用品都是,有啥好吃的哪怕只有一点儿也会主动和别人分享……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我却一直没能做到这样,不计任何回报的对待任何一个身边的人好,这种品质太稀缺了,但求能做到他的十分之一足以。
在所有人都需要被重视的场合,或者说所有人都还没有感受到被重视的场合,主动去做的那个人通常都会赢得更好更多的尊重。这就是我今天想聊的第一个品质:积极主动热情礼貌的善待身边人,让他人感受到被重视,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2
午饭后回来的车上,L总还提到我应当注意的一点。
他说我们这一代人不像他们那一代来深圳打拼的人。他们最喜欢做的就是挑战看起来不可能,没什么希望的事。所以在他们眼中,职场中没有什么困难或者不确定性,对机会永远都是抱着“舍我其谁,非我莫属,志在必得”的雄心和霸气。
晚上和妈妈开视频,她问我最近有没有主动和喜欢的妹子聊天。我说没有,她就说你太胆小,又不主动,不会软磨硬泡,更不会死缠烂打。“树怕三摇,人怕三聊”什么的俗语都搬出来了。
正月初三的时候,高中同学在我家聚会。Z同学说起我的单身问题咬牙切齿,“你从来都是试探性的对妹子,从没视死如归的好好追过一次……”,我竟无语凝噎!
想想L总说的那几句话“舍我其谁,非我莫属,志在必得”确实不仅适用于职场中的机会,似乎也同样适用于恋爱中的哲学,和母亲、Z同学所说并无二致。
我们的成长很少被逼到绝境,“舍我其谁,非我莫属,志在必得”的自信和霸气,我们这一代人同样太稀缺了!
秋水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判断男朋友适不适合一起过一辈子,最好的方式是一起出去旅行。因为在旅行的那个环境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很多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细节,比如处理紧急事情的方式,对不确定性提前做出预案等等。
对于工作后除同事以外的社交中,我们熟悉一个人更多的方式是通过饭局。所以餐桌礼仪,点菜能力,饭局聊天控场能力,主动买单习惯的养成等等,一顿饭能学到的太多了……
在职场中,有种很好的学习场景叫:和老板一起出去见客户!特别是像我们L总这样好为人师的领导,正如L姐所言,这样的老板可遇不可求……
“积极主动热情礼貌的善待身边人,让他人感受到被重视,你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舍我其谁,非我莫属,志在必得的自信和霸气”, 是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比较欠缺的两种最基本的优秀品质。正如梁晓声老师所提出的文化追求那样“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值得我们好好参悟、修行!
文/南方锈才,奋斗在一线的90后实战新媒体营销策划人,《移动社交时代的互动搜索营销》联合作者,《我在深圳遇见你》系列文章作者。现任深圳之窗创意策划中心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