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一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孩子们最爱的童话形式写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陶冶思想情操呢?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采用实物的形式,为孩子们制造了书中描述的声音,先让孩子们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声音?,当孩子们都充分地思考后,我又开始结合文中描述。这个过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开始第一步,我就成功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接着我又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辨析能力。
最后,这篇课文这么生动有趣。不让孩子们演一演真的是浪费,所以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这几个方面是我觉得可以处理的还不错的地方。
另外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如课中我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没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 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
记录下来,相信对以后的教学一定能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