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shenjizhishi)
前几日读《黄帝内经》,开言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当时就觉得“敦敏”一词颇为符合审计人员的气质,敦敏的原意是:笃实敏捷。
而本人对其的理解是:一个人既要“敦厚踏实”,又要“心思敏锐”,类似一种“难道糊涂”的境界。
“敦敏”为何应该是内审人员的气质?
这与工作性质相关:
审计岗位本身戾气太重:天天查人、罚人、指责人;就容易被反噬:被人孤立甚至被人针对,也容易被一些当权者记恨。
敦敏的气质能淡化这种戾气,减少冲突,同时又不失敏锐,能看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够在职场的权力漩涡中生存。
敦敏一词包含两重意思
敦厚实在:个性不张扬,不浑身带刺;受到反噬时仍旧乐观包容,能做到坚持原则,不失本心,最终知识、经验、人脉积累厚实;
心思聪颖:有敏锐的感知来避开不必要的麻烦和困境,又有审计人员该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抓住事物本质,发挥审计的价值。
1.“敦”的体现
(1)锋芒少,不张扬
不光做人低调,做事也要低调,不以权压力,不彰显自身的“专业能力”,多用探求的语气,少用指责和审判的态度!
(2)情绪上反应迟钝,切忌针锋相对
在审计过程中,遇到别人不满甚至指责时,比如:“你可以天天盯着我啊,看我有没有舞弊或偷懒!”,“你说有风险就有风险呐,我认为没问题,我天天看着呢”。
这时,我们要能够理解和包容对方的情绪,要像大肚能容的弥勒佛一样,遇事“哈哈”而过就好。
(3)对于一些人的小心思,故做不知,也不点破
当你发现一些无关大雅的小问题时,比如:一些“摸鱼事件”,比如袒护自己人之类的小掩饰动作,我们知道事情真相就可,不需要挑明了,更不需把小事夸大或上纲上线。
(4)哪怕是对方职责范围之内的帮助也要感谢
很多审计人员把别人的“协助”当作他们该有的义务,甚至对别人颐指气使,因为公司制度有规定“所有人都有配合审计人员的职责”。
但是,我们却不能将别人的协助当作理所当然,要做到事前“麻烦您....”,事后“非常感谢美女/帅哥”。
这些礼貌又不要钱,还能促进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5)承认自己弱项,适当地夸奖被审计部门或人员的成绩和优点。
审计人员越显得“不专业”,就越容易被人接受。
所以我们要适当地展示谦逊,但注意不是表面上的谦逊,不是表演出来的谦逊,而是换位思考,由衷的请教和赞赏。
2.“敏”的体现
(1)敏锐地感知人的“情感”
有一种说法是“监察是查人,审计是查事”,但无论我们是查人还是查事,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所有的审计方法中,都离不开人“情感”。
这种情感包括“喜怒哀乐悲恐惊”,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敏锐地抓住事物发展的脉络
要求我们思维发散,但散而不乱,考虑到所有可能,但又能抓住最大可能。
简单说,要有一个冷静清晰的大脑。
(3)胆大心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遇到一个小小的线索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理解每一项小小业务异常背后所代表的控制措施、行为动机和未来发展。
(4)敏而不偏
审计队伍里有很多偏才,他们对某类业务、某类人群非常敏感。
比如,曾经的一位同事,仅仅通过招采人员的一个解释(价格低得没人跟我们合作了),就判定其收取了回扣,最终还真得查实了回扣。
但是,当他去审计营销时,当营销人员给他解释“客户确实没钱”而给了特批优惠时,他也判定营销人员收取了好处,浪费了大量人力物也没有查出东西。
如果只出现一次“敏感”还没事,但当出现多个乌龙事件时,就显得效率十分低下了。
再则,他将精力完全聚焦在“人”的身上,对“业务程序”的理解能力就低下了。
3结语
敦敏,要求我们要“讷于外,敏于内,讷于言,敏于行!”
“敦”让外界认为你没有威胁,更能接受你,它能助你积累人气,积累经验和知识,使你成为厚重之人;
“敏”让你充分感知外界,思维灵活,反感迅速,让你更好地接受和融入外界。
哎!感觉像是教人“腹黑”一样,如果你真当是“厚黑学”也未尝不可,毕竟:仁者见仁嘛!
祝我辈“人人敦敏”,或许也能像黄帝一样:“成而登天”!
请多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