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花好月圆,更关系到文明兴衰。这些年,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需求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提出15年来,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态势越来越好,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发展即是最大的经济。
建设“美丽中国”,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前提。我们必须坚持弘扬“两山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建章立制,以最严密法治护航绿色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中存在“企业污染破坏、广大群众受损、全社会埋单”的困局。如何以法治的手段督促企业个人落实主体责任,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任务。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到民法典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攻坚克难,以最严格举措宣战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近年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污染防治方式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好,生态越来越美。扩容提质,以最严肃态度筑牢安全屏障。前不久,继重庆、浙江、上海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南发布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初步建立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与之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向共赢。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实力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我们责无旁贷,唯有奋发有为,方能不负人民,无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