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洛宜和集翰山房是我的老相识、好朋友,我们常常谈读书、谈写诗作文和书法;MD文学社和DP文学社是我喜欢的平台、群,里面有可以说笑、可以推心置腹的老师和朋友。
一、最多给了2分的诗
先来看诗——
夏日湖边即景
文/伊夫洛宜
炎日影斑驳,平湖曲径幽。
醉心忘返处,碧树掩红楼。
这首诗本来已经在DP文学公众号(还有纸刊,主编童子老师对格律诗颇有研究,是庄一拂的再传弟子!)发表了的,为进一步验证其到底咋样,我先是让大学同学集翰山房看了,他说:这首五绝写得好!给了一个大大的赞;我又发MD文学社群,想让有“文学评论家”美誉的群主山民老师给“打个分”。他很鬼,先让大家“看看给多少分?”结果:“2分!”“1分!”“一分不值!”——他们都是笑着说的,也没给更多评分理由,我知道有开玩笑的成分在,但不看好、不屑一顾是肯定的!
说“一分不值!”者朋友是写诗歌的,且写得不错,但格律诗“我是一窍不通!”但他的话是有些道理的(此诗有生搬硬套之嫌!像斑驳、幽径、醉心、红楼,都是滥词,能不用就少用。);群主“五问”(在哪儿的影斑驳?树林中吧;平湖曲径幽怎讲?湖边小路吧?你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惟格律符合,内容,语言运用无可取之处,有拼凑之嫌!)说明他基本读懂了这首小诗,但真的没有读懂诗者的“心”和“意”!
我把这些说给两位挚友听,他俩都笑笑不说话,伊夫说:按你的理解说说吧!
那我就来说说——
1.首先,正如山民老师所说,“这一首惟格律符合”。其实这已说明格律诗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必须得合辙押韵!也就是得有形式美,就好比下象棋,你首先得知道“马走日字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有老师主张:“律”是指形式,比如平仄、用韵,比如节奏感;而“格”则是指内容,即所谓的诗意。——这里就不展开说啦!)
来看其平仄(仄起仄收二平韵)、用韵(平水韵,尤韵)和节奏(212、221、23、212),形式上基本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美感。
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中/平。
仄平/中仄仄,
仄仄/仄/平平。
(第一个“中”可以确定读仄声,第二个“中”虽处于1、3位置,但应该读平声,不然会“三仄尾”,有主张是诗之忌也。)
2.来看诗的创作手法。
以炎日、斑驳影起句,交代时间(盛夏)、地点(林荫大道);再由远及近,湖边、小径,承接自然合理;转句说流连忘返,既转且承,一点都不显突兀;合句既回答了转的为什么?又照应了首联,且藏深意——看似又写景,其实抒发了诗者的“情由境(景)生”。总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写实,有比喻,用词得当;起承转合自然贴切,特别是合句寓情寓理于景中,最为妙!
3.据我对伊夫为人处事和人生观的理解,这首诗的立意应该是:借景抒情的!借什么景?炎日下的斑驳陆离之光影,波澜不惊的湖边林荫小道之幽静以及更为重要、能够照见心灵的“碧树掩红楼”,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也是诗之灵魂所在!——抒远离尘世,心净身怡之情也。
翻译成“散文”诗,大致是这样的——
在溽热的盛夏,火辣辣的大太阳高挂在天上
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树冠,投射到柏油马路上,斑斑驳驳、光怪陆离
怀着愈来愈好的心情,我来到波澜不惊、平静如镜的湖边
走在曲曲弯弯、安然静谧的林中小径,浮躁、不安惯了的心一下子静净下来
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冰冷无情
葳蕤青翠、错落有致的绿树啊,生机勃勃,把冷酷埋葬
真的想结庐在此境啊,远离尘嚣,独享安然
亲爱的“诗评家”们,看到这里,你又有何感想、感触和感动呢?那低的吓人的给分是不是太刻薄了点儿?!——我当平台古典诗词编辑,对格律诗是这样评判的:三七开——合辙押韵,三分;句子通顺,不生造字词,三分。及格了,就审核通过!其实,后四分、两分最重要、最关键,每0.1分都见功力甚至见诗心,但也最考验读者的水平和欣赏力,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很不好说了!——因此,诗的好或赖,别人可以任由评说,但万万改不得也是改不好的。
二、给98分的词
为说明“点赞、道好”的正确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为我也认为是好诗!),我把仁兄集翰山房搬了出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荥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在香港出版《集翰山房诗词集》——说:这样的人物,对格律诗词,赞和批都应该是有份量的!
还拿出来了山房兄的近作词一首,也让大家评论、“给打个分”——
【桂枝香·登临】
凭高骋目,望十里画廊,辋川横幅。万仞嶙峋峭壁,石林如簇。奇松异竹纤纤舞,不经吹、翠流斜谷。鸟惊飞出,狙公挂树,绝崖奔鹿。
入希夷、琳宫耸矗。拜老君尊前,檀香红燭。到此心无挂碍,漫嗟荣辱。依溪傍涧听悬瀑,任琼珠湿衣沾履。不思归去,枕星眠月,逸情常续。
好评如潮,两个给了98分;山民老师指出了“一处出律,一处出韵”,竟然还给了70分!
两个方面令我惊愕,一是这诗与词,“差别咋这么大呢?”真的就差别这么大吗?二是这么好的词,咋会有这么低级错误的出现呢?是没检测还是有意为之?——根据童子老师的主张:不完全合律的诗可以标“古风(古体诗)”,词可以标“自度曲”,山房兄应该是知道的吧!
说实在的,第一时间读到此词,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四个字:致敬!学习!人家找出毛病了,我赶紧进行“词格校验”,果不其然,山民是对的!
——无论用龙谱还是钦谱,“沾履”之履都是出韵的,但并没发现“一处出律”;“用中”之处不少,平仄是否准确,没细探究。
说实在的,给70、98分的朋友们,可能跟我一样,知道好但不一定能说出好在哪里,即所谓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比如,“辋川”、“希夷”、“琳宫”和“狙公挂树”,肯定是有出典的,但我们肯定是不了解的,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欣赏、更无资格置评!
就像翻译伊夫兄的格律诗一样,我翻译过山房老师的两首词,他谦虚的说过:甚好!我还真没想那么多。这次,我因为没明白上述所用词语典出何处?也还没有抽出时间,所以还没有翻译、传播。
三、并非题外话
对了,我想起来了,关于格律诗词,有老师指出:“”因律害意“”是不可取的,生造词语甚至典故是要不得的;“尚义轻律”是可行的,大不了标上“古风”、自度曲(虽然这对国粹、对传统有所不敬!——山房仁兄就说过:古风没那么简单,不是说写几句顺口溜就可以的;童子老师也说:古风必须大开大合云云)。
再就是,诗到底该写什么?如何写?到底啥是好诗?众说纷纭,相信也会永远“自说自话”下去。我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永远正确,永不过时;“我写我心”是为真、最为美;好诗是让读者说的,孤芳自赏、自我陶醉是可以的、但对好和赖之评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我的诗观:诗是生活海洋里的一朵浪花,她来自心的圣泉。
附录:
山民老师临屏
人人都喜欢好听的,找一个吹捧的很容易,找一个批评者很难。
诗词的平仄,格律,押韵,粘对等要求,只是个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符合形式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看你诗词,主要的不是看你形式符合不符合,而是看你的“内容”的。这个内容:包括语言的运用技巧,修辞手段,意境,格调,节奏的安排等等。
前段一直想写一篇诗词节奏及韵律的,费脑,一直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