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三部曲”之一《美的彼岸 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被李老师对教育教学事业的忠诚与执着,对孩子的尊重与热爱深深地感动着,也为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那一个个精彩的情境教学案例所折服。
李老师在书中写到:情境教育通过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从而激起相应的情绪。教师用音乐、图画、角色扮演或富有感情的语言等让儿童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的对象上,在想象的作用下,进入身临其境的心理场中。随着情感体验的加深,仿佛课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仿佛自己置身于教材描写的场景中,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孩子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课文,学好语文。
由此想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也经常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课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文中写了少年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的不公平一幕:一位中年妇女的孩子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妇女悲痛欲绝,中国巡警不但不帮他伸冤,还破口大骂中国妇女,肇事的洋人司机却耀武扬威,得意扬扬。这时我创设情境:孩子们,假如此时你就是围观的群众,你会对洋人,对中国巡警说什么?请加上动作神态表演一下。”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孩子指着中国巡警义愤填膺,恨得咬牙切齿:“你这洋鬼子的汉奸走狗,不但不帮咱中国人申冤,反而帮着鬼子欺负咱中国人,你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有的孩子指着洋人破口大骂:“洋鬼子,这是咱中国人的地盘,你凭什么雀占鸠巢、横行霸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轧死了别人的孩子,难道没有一点愧疚和悔恨吗?难道一点也不难过吗?难道你没有孩子吗?你再这样作威作福,迟早会引起公愤,那时你就等着咱中国人把你赶回自己的老巢吧!”
这堂课,孩子们都很投入,说得特别好,表演得惟妙惟肖,把围观群众的愤怒,洋人的作威作福,中国巡警的冷酷无情、阿谀奉迎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不振”,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感受到周恩来热爱祖国,从小树立远大抱负的形象。
再如我在上《普罗米修斯》第一课时,教学没火、有火这两段文字时,也创设了情境:先由教师范读“没火”这段文字。我用低沉的声音把学生带入无边的黑暗中,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到处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人们一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我仿佛看到黑夜中绿茵茵的亮光,那是凶猛的野兽,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人们把刚打来的小动物撕成血淋淋的一块一块的,连毛带血地生吃了下去,那浓烈的腥味,熏得人直想吐;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寒风呼啸中,人们冻得瑟瑟发抖;仿佛听到孩子们在大声哭喊:“妈妈,我冷,我怕......”在孩子们充分想象说话之后,再引导孩子们感情朗读。
在学习“有火”这段文字时,我以欢快的语调朗读这段文字,创设情境,将孩子带入有火的欢乐场面去,请他们闭眼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起来回答,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人们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多么温暖,多么快乐;有的说,我仿佛看到烧烤架上,鲜美的牛肉被烤得直流油,滋滋作响,香喷喷的味道惹得大家馋涎欲滴,狼吞虎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听到开心的谈笑声、歌唱声......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没火的悲惨痛苦与有火的幸福快乐,更能体会到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有多么重要,为下文学习、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勇敢,为人类造福做好铺垫。
......
情境教学为孩子们寻找到了一条快乐成长、高效学习的路径。在我的课堂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我觉得它大大增强了我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孩子们爱上语文,爱上课堂,让课堂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模样。
感谢李吉林老师,感谢《美的彼岸 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一书,是你们坚定了我在情境教学之路上继续前行的步伐,为我指明了教育教学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