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天下母亲一个样,操心孩子的日常,为孩子焦虑,很多子女在年轻时候会把这种关爱认为是理所应当,有时天冷出门少穿衣服,被妈妈说一顿还责怪母亲多管闲事,有时吃多了辣食物被妈妈说的时候也会觉的她不该管自己这些小事。回忆一下,“我穿多少衣服自己知道,你少管我!”也许就在今早,你还因母亲的关心而顶撞她或者拌嘴,然后甩门而去,留下母亲一人看着你消失的背影。
我的母亲就是非常关心我、为我焦虑、心疼我的女人,有时候我会因此不耐烦,成年后也尽量不让她参与我个人生活或者其他方面的决策,但这也阻挡不了她对我日常生活的关心。我们也经常拌嘴,那时候我觉得妈妈永远都是强人,不会生病、心里不会受伤。
但前两天,她说自己头晕的没法正常站立的时候,我慌了,第一次觉得我离不开母亲,原来她也会生病。过去,母亲很少会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我,除非很严重,比如三年前的一次脑溢血。由于我们在异地,是电话或微信联系,我每个月会去看父母一两次。但那几天,妈妈消失了,没有了微信里滔滔不绝的唠叨,没有了日常电话,我起初因为忙碌没注意,可是第二天我就觉得不太对劲,赶紧打电话给她,是父亲接的电话,说妈妈因为脑溢血在急诊,怕我担心没有告诉我。天啊,对我来说如此重要的事情,我居然回想起妈妈平时的唠叨和我们的拌嘴了。我迅速收拾行囊去看他们,也跟医生再次碰面,才得知如果抢救再晚几分钟,我就再也见不到母亲了。现在想想都后怕。
那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离不开母亲。这种感觉,在前几天她告诉我头晕的时候,再次涌现。记得医生叮嘱过她有第二次中风或脑溢血的可能,让我们当心。但是过去了这么多年妈妈恢复的好,我就没有太在意。所以这一次我又怕了。我也意识到,原来作为子女的我们,对母亲深沉的爱,藏在内心里。虽然平时因为母亲的啰嗦唠叨我们会烦心,但仍旧阻止不了我们对妈妈的依赖。
人与人之间有差距,生活环境也不同,我们成年后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各异,这也许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或者童年时母亲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些人很幸运的在快乐、幸福的童年中成长,而有些人也有可能在被指责、被否定中度过童年,无论何种类型,都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内心。
有句话说,“你和母亲的关系,就是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虽然我们经历过不同的童年,享受了风格各异的母爱,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母亲依然是把在自己认知范围内最好的爱给了我们。
因此在心智成熟后,我们和母亲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否也会更好呢?比如换个角度思考,把自己比作母亲,假象如果自己的孩子做了同样一件事后,自己是怎样的反映和态度等等。
亲子关系听起来就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词儿,我坚信只要以宽容的心对待彼此、以换位思考处理,那么和母亲的拌嘴就会是有趣儿的,和母亲的所有回忆都将是最有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