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的“准嫂子”结婚了,我在朋友圈看到她晒的结婚照,选景地点就在我家乡,青岛的海边,一对新婚佳人热情相拥,在沙滩上笑容灿烂。
我合上照片,扒拉了几口盒饭,一点都不帅。
我说的是她身边的新婚丈夫,和我哥比起来,相貌平平,身材平平,可他就是取代了我哥曾经“不可取代”的位置。
“姐姐,你结婚了。”
“是啊,等你回家送你喜糖吃。”
喊嫂子喊习惯了,突然改口叫姐姐反倒有些生疏,我一直以为他们会给我做一个榜样,让我坚定不移的相信学生时代的爱情也能开花结果,他们铁定会郎才女貌,终成眷属,让我当一回伴娘,喝一杯喜酒,闹一回洞房。
我说的“准嫂子”是我哥的前任女友麦子小姐,俩人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毕业,五年时间,一度谈婚论嫁,最后分道扬镳,各自嫁娶。
高中时候的我哥和麦子小姐也曾互相陪伴,经历过最美好的初恋时代,我哥复读一年,为了麦子小姐,远赴南方。
大学时候的他们,相隔两个小时公交车的距离,像无数异地恋的情侣一样,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去见对方的路上。
当然他们也经常吵架,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了我哥又和哪个系的姑娘跳了交谊舞,为了三分钟之内没回的短信,为了我哥年轻时候忽冷忽热,忽远忽近的臭毛病。
那个时候我上初中,经常在网上和麦子小姐聊天,听她讲和我哥之间琐碎的小事,她会因为我哥偶尔一句“你胖了”吐槽半天,也会因为我哥突然出现在学校门口而泪流满面。
他们拥有恋人间最温暖的情感,也面临着最无法逃避的现实难题,毕业,工作,理想,生活。
我哥不想回家,待在小城里,始终无法实现心中所想,麦子小姐不想漂泊,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一个称心如意的人,足够。
现实真的很操蛋,它总是乐衷于给你画一张大饼,让你幻想能够饱餐一顿,结果发现还是饥肠辘辘,一无所获,它让你坚定不移的相信身边这个人一定能陪你到最后,而最后又狠狠的给你一耳光,冷嘲热讽,梦该醒了。
“姐姐,你还喜欢我哥吗。”
“妹子,以后你会明白,你爱谁和谁爱你都不重要,谁适合你才最重要。”
我想有些话她大概不方便说,比如,如果当初我哥没有雄心壮志而是和她一起回了家乡,没准现在我都长辈分了,然而我哥没有,这不能否定他们的感情,只能归结为一句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话,不适合。
今年除夕,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打牌,喝了点酒,我问我哥,
“哥,你还喜欢她吗。”
“一切尽在不言中。”
写到这我又想起刚来北京那几天住在青旅,和同屋一个二十七岁的姐姐聊天,研究我以后的择偶标准,她说,以前我也觉得我不会相亲,结婚嘛,还得找个自己喜欢的,但后来我发现,能找个合适自己的,特别重要。
她说她曾经也“非他不嫁”过的喜欢一个人,甚至为了他背井离乡,众叛亲离,但最后发现,所托非人,倒不是因为对方出轨劈腿,只是在心态和思维上始终契合不到一起,仅凭着一腔喜欢,根本无法维持以后的生活,直到相亲嫁给了现在的丈夫,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褪去炽烈,回归平淡,才发现,你最爱的只能给你一时的疯狂和满足,而适合你的,才能给你长久的相伴。
我很喜欢林徽因,不因为她功绩卓著,才华横溢,而是因为她在面对感情时,懂得取舍,分清轻重,如果是我,也许会选择志向相投的初恋徐志摩,也可能会选择死心塌地的追求者金岳霖,但她却选择了无论事业还是家庭都合适的梁思成。
她没有选择最爱的,也没有选择最爱自己的,而是嫁给了最合适的人,但她不一定不幸福。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一定要嫁给最爱的人才算幸福吗?一定要做最喜欢的工作才算幸福吗?
我们把幸福定义的太高,才会时常觉得失落,我们去指责相亲的人不追求真爱,去指责平凡岗位上的人不追求理想,但理想并没有那么伟大。
在最爱和不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幸福的根本,叫适合。
最爱的人不一定最适合你,最喜欢的工作不一定能实现理想,我不想做那个鞠躬尽瘁的勇士,只想在合适的范围内,平安喜乐。
当然还是希望你们能得偿所愿,终其一生找到最爱的人和最喜欢的事业,但不要用这样的愿望为难自己,茫茫人海有多少人能做到。
既然明日不一定春暖花开,我宁愿你守着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把握眼前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