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网络初级第14期 吴燕 信阳坚持分享第493
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上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我一直都念念不忘,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今年暑假,有幸来到苏州,第一站,我们直奔中心——拙政园。这个点儿去,有点不对,人出奇得多,又是高温天气。几个孩子进去一会儿,就吵着要出来,好扫兴。好不容易把他们分两拨,可我带着的俩孩子,在我专注欣赏美景的时候,偏偏就走丢一个。找孩子才发现,这园林错综复杂,把孩子丢里面,简直就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80元一张的门票,好像我只看了8元钱的,一直都在遗憾。因为太喜欢这园林,我还是忍不住把我看到的很有限美景回味一番。
拙政园建于1509年,由明代御史王献臣因为官场失意而还乡后建造。在建造时,他取近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将这座园林命名为“拙政园”。这个名字既表达了他对仕途失意的感慨,也寄托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在闹市当中筑起了高高的围墙,在围墙里构筑他心中的山山水水。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
漫步园内移步而行,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园中处处诗情画意,每处景物的意境,都引经据典。无论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还是近景远景的层次,都匠心独运,妙不可言。
从拙政园的东园走过中园洞门,在倚虹亭处抬眼远望,就能看到拙政园借景的神来之笔。迎面是舒展的水面,视线掠过曲桥、方亭,不远处一座玲珑宝塔露出大半个身段。宝塔倒映水中,有朦胧的“远”,有塔顶的“高”,还有倒影的“深”。近处的荷花,远处的建筑,最远处的北寺塔,层层递进,给人一种庭院深深几许的感觉。中国园林最好的借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借景一塔,满园皆活。
这美景中的塔,是园外1.5公里处报恩寺内的北寺塔。这座三国时建起的佛塔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有着近500年园龄的拙政园,当年造园借用此景,不仅巧补了私家园林不能造塔的缺憾,还让人在西望中觉得园景更加幽深。这塔,一借就是五百年。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也是一幅绝妙的画。
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补上几杆竹子或几棵芭蕉,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框景,有选择地将园中的美景摄取到景框中来,充当景框的可以是洞门、空窗、石洞等,景框与框中的景物共同组成一幅意境隽永的中国画。
进一步山水园林,退一步万丈红尘。看苏州园林,需要一年四季,欣赏她变换着的,生生不息的美,需要慢一些,再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