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薛兆丰和熊逸老师很默契的说到了公地危机。
当一块草场是私人的话,一定会去爱惜这块土地,在土地上放牧的数量一定是会控制的,毕竟这块土地荒漠了以后,反而自己会得不偿失。当这块土地变成公有的以后,大家都要在上面放牧的话,性质就不一样了,谁都不可能去爱护这块土地,谁都尽可能获取自己的最大收益,谁都不取考虑土地的长期利益,最后也一定会让这块土地荒芜的。
就好比你拥有一只会下金蛋的鹅,鹅是你自己的,你不会把鹅杀了直接去取金蛋吧。但是这只鹅一但是公共的,那么你每天都会担心谁把鹅杀了,直接取走肚子里面最后的金蛋,恶向胆边生,也许你就会成为那个杀鹅的人。
在什么情况下,你不会杀那只鹅呢?当拥有这只鹅的一群人,大家都是熟悉的,大家都彼此有着紧密的关系,那么在大家的约定下,谁都不会去杀鹅,可能会约定一个分蛋的规则。也就是在熟人社会中,公地危机也就在大家彼此的妥协和默契下,不会发生的。
突然想到了乡土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宗族为单位的体系下,结成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这种乡绅社会下,才不会有公地危机。这是几千年的智慧,慢慢结成的,中国独有的社会体系。乡土中国,正是无数个宗族结成的结合。当然在其他地方也会有这种熟人社会,来保护公地。
但是清末,取消了科举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以后,这种乡绅为代表的社会,彻底的土崩瓦解,一旦维系公地的乡土社会瓦解了,公地也就不在了。
剩下的也就是只有依靠政府,让政府来取代大家保管这只会下金蛋的鹅了。我们谁都看不到饿,但是我们确都能享受的金蛋的福利,当然也有人会通过寻租来获得更多的蛋,毕竟对于金字塔底部的民众而言,只要有限的金子就足够了。
任何社会制度现在看的优点,也会阻碍其的最大缺点。当然现在看来的最大缺点,在特定条件成熟下也会变成优点。
正是乡土中国特有的关系,保护了公地,但是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太过牢固,让中国付出几代人的代价才走出当下的局面。
这次薛老师给出的辩论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船,是要补短板还是补长板。
未来社会最重要的是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航行的更远。只有找到最好的船队,才可能行驶的更远,那么什么情况下最好的船队会接受你这条船呢?
你必须有一条足够长的长板,你能载最多的谁,你有最好的水手,你有最好的航海家。只要你是船队最稀缺资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加入这只船队的。
但是问题有来了,你又别人无法拒绝的长板,但是你就是一条小船,你是否有勇气驶向大海,你能保证捆绑在船队中,风浪来的时候,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吗?
我们一定要远航的话,我们选择最好船队的话,我们也要做最好的自己,我们不能有足够明显的短板。
长板是让你加入船队,加固短板是让你活着,不翻船。
我们要有长板寻求合作,同时也要弥补短板找到最好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