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朱迪又开始更新博客了,算来我俩认识整一年了。
确切说我们是因为博客而结缘,她因为我拙劣的文字而认我为偶像。我们互加了微信,自从朱迪开始关注“阿拉小仙儿”这个公众号以来,几乎是篇篇留言,对我极尽鼓励。所以说她是典型的死忠粉。有一天我就此搁笔不写,想必朱迪也会有些失落吧。
朱迪总是太谦虚,总是说自己写的不好。其实并不尽然,从朱迪的文字里能看得出来她读书不少,文字功底不知要比我好多少。我才是那种半路出家,没有什么基础,全凭满腔热情,一个人自嗨。
朱迪对我的花式鼓励,简直是丧心病狂无下限。前一段儿,我突然发现朱迪的留言少了,我竟有点不习惯。感觉仿佛一个喜欢了我许久,追了我许久,俨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在她的注视下和七班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艰难的叛逆期,又在她的鼓励下和七班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中考。无疑朱迪是我这段美好记忆的见证者,也是她的鼓励让我几天没有更文便会产生惴惴不安之感。
在朱迪的文字里,我是她百写不厌的“女神”,就像在我的文字里,学生是我百写不厌的主题一样。
“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可能于朱迪、于七班的孩子,我、她还有他们都是彼此独一无二的玫瑰花。
看见朱迪重新更文,回归博客,我着实为她开心。用朱迪自己的话来讲,这里面当然有她家女神的功劳。万千人之中,我何其幸运,不知不觉间以我的绵薄之力影响了另一个素未谋面的人。
于是,我开始相信只要我笔耕不辍地写,就有人字字不落地看。隔着屏幕,隔着万水千山,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诚意和善意。比如热情的“如是我闻”,“期望”,从公众号追随到微信好友的“baby稀饭你的笑”,从她给我的留言看,着实把我之前写的文章看了个遍儿,据莉莉说,她不仅自己看,还“胁迫”她家先生关注我,看我不更新,还会敦促我,我怎么这样好命,做着喜欢的事儿,还有爱着的人……
也是在这个夏天,我开始感受到普通人之间互相支撑,互相帮衬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不再为自己的普通而自卑,原来我也可以帮到别人,这种感觉让我简直前仆后继般不想停歇,诱惑着我继续走下去。走更远的路,认识更可爱的人。沈从文写道,即使踏着荆棘,也不觉悲苦;即使有泪可落,亦不是悲凉。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谢谢朱迪,谢谢一直都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