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瑞.查普曼在《爱的五种语言》里写到:爱情有五种基本的爱的语言,那是我们和伴侣沟通的方式,他们是: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我觉得这几种语言不仅是情侣、夫妻感情保鲜的秘诀,也是促进亲子关系融洽的不二法门。
1 肯定的言辞
给儿子放了一个多月的假,由于生怕他再回幼儿园不适应,我决定这周一送他返园。
前一周周末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给儿子做思想工作,告诉他幼儿园有好多好玩的玩具,好多可爱的小朋友,很好玩。但无论怎么说,儿子就是别别扭扭的,不答应,说:“我想去公园玩,公园比幼儿园好玩。”孩子爸急了,吼道:“你不去幼儿园,就自己在家呆着,哪都不带你去。”儿子委屈地“哇”的一下就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嚷道:“我就不去上幼儿园,我就不去上幼儿园。”事情陷入了僵局。
我看儿子情绪那么激动,过去拥抱他,安抚他,他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了下来。
我说:“儿子,早上妈妈一个人开车去上班,觉得好孤单,如果你能跟妈妈一起,陪妈妈聊聊天,说说话,妈妈会觉得好幸福的。”儿子忽闪着他的大眼睛问:“真的吗?”我认真地点点头,说:“当然是真的”。然后问道:“那你愿意陪妈妈吗?”儿子终于破涕为笑地说:“我愿意。”
周一早上儿子没有哭闹,乖乖地起床,刷牙,洗脸,等我吃完饭,跟我一起下楼,自己爬上车后座,坐好。我从后车镜看到他认真看我开车的样子,跟他说:“儿子,你能陪妈妈,妈妈真的很开心,妈妈爱你哦。”儿子说:“妈妈,我也爱你。你说我帅吗?”我说:“帅,可帅啦,你是最靓的仔呢。”儿子一听笑得特别开心。
今天是儿子入园的第3天,他没有再闹情绪,每天都会开开心心地入园,开开心心地放学,然后兴致勃勃地跟我讲幼儿园的趣事,他讲的欢快,我也总是被他感染。
每当我用肯定的言语跟孩子交流时,孩子都会给予我更积极的回应,他们的回应那么热烈,那么纯净,时时滋养我的心灵,让我感动,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美好,感觉受益最大的其实是我自己。
孩子的感觉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很弱,他们脆弱而敏感,比如,你一拉下脸,他就会觉得你是因为不喜欢他,不会想到你可能是因为别的烦心事。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在暴力的言语中,孩子很难接收到父母的爱。相反的他只会觉得父母不爱他,因为如果爱他,怎么会凶他呢?
所以爱孩子,就大声告诉他,你爱他。
2 身体的接触
心理学家指出,与孩子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可以传达爱意,消除沮丧,提高免疫系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时候你只要拥抱一下,亲吻一下,即使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孩子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有一段时间我一进家门,儿子就会跑过来让我亲亲,然后向闺女炫耀,闺女也过来让我亲亲,她俩争宠的样子总是会让我感到幸福又无奈。有时候两张脏兮兮的小脸凑过来非得让我可劲亲,我实在是下不去嘴啊。不过到最后,不管亲了谁几下,我都会跟他们俩强调:妈妈对他们的爱一样多。后来孩子们终于不再争宠了,我一回家也会主动把他们招呼过来,给他们一个爱的亲亲和抱抱。
有时闺女犯了错,我一生气不搭理她,她就会走过来。可怜兮兮的跟我说:“妈妈,你可不可以抱抱我?”一般情况下我都会给她一个拥抱,尽管有时候我拥抱的动作会有些僵硬,但孩子似乎早已因为我拥抱她这个事实,开心得不得了,哪还会在意我的动作。
所以既然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依然深爱着他,那么何不给他一个拥抱,既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爱的立场,又避免了一出口带出心中的怨气。
拥抱,是表达爱意最直接的语言。
3 精心时刻
除了孩子们生日、六一儿童节等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如果没有其他的特殊安排,我每天都会跟孩子共度一个小时的亲子时光,这些都是我们的精心时刻。
我会先跟闺女来半个小时成语接龙,然后给儿子讲半个小时故事,有时候也会玩一玩手偶游戏,或者让闺女讲故事,我和儿子当听众,如果天气好,晚饭开饭早,我们也会去公园跑跑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有时候闺女做作业,我需要在书房陪着她,我也会问儿子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儿子一般都会提一大袋书进来,自己津津有味地翻看。即便就这样,我们仨安安静静地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扰,我也感觉到这是我们的精心时刻。
这些精心时刻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畅所欲言的,逗逼的;也可以是脑脑洞大开的,傻乐的。
我们很享受这种时光。不被打扰,沉浸其中,跟自己爱的人做着喜欢的事,我们的身心都得到了莫大的满足,这种感觉真好。
4 接受礼物
只要在特殊节日,我们家人都会互送礼物,这是一条不成文的约定,我也总是让孩子们尽量遵守这个约定,有时候怕他们会忘记,我就会提前提醒他们。比如父亲节、母亲节、家人的生日,我都会问他们打算送什么礼物。当然孩子们难免有没有准备的时候,那么给个大大的拥抱,来个深情的吻,画一幅画,做个玩具当作礼物,我觉得也是好的。
有些家长可能从来不问孩子要礼物,认为无关紧要,但是我觉得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给别人送礼物,而且还要主动让孩子给我们送礼物。
送礼物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仪式,但它的作用很大,一方面孩子精心准备礼物的时候,学会了为别人付出,学会了感恩;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家长被关爱的需求,来自孩子的关爱,会让家长觉得更加舒心。
可能正是因为我总是喜欢向孩子们索要礼物,孩子们变得越发体贴了,他们有时不必等我说出口,就会主动给我一点小惊喜当做礼物。这不,这几天一看我进家门,闺女就开始收拾沙发,让我坐下,儿子就会用他的小手给我捶背、捏肩,并时不时地问我:“妈妈,舒服吗?”这时候别提我有多开心了,感觉工作一天后的疲惫都消失了,心里暖暖的。
5 服务的行动
家长要和孩子融洽相处,有时候需要保持一颗童心,试着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当你转换了视角,你就会接受孩子一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并乐意配合他们,为他们效劳,这是激发孩子探索兴趣的动力。
儿子最爱玩“打架”的游戏,他总会让我们扮演大怪兽,他扮演奥特曼,然后进行对决。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总是会配合他,并大多时候都会故意让他打败,满足一下他当英雄,拯救世界的成就感。
有时候孩子们的要求会让我们很难为情,那么,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有一次闺女说要给我化妆,还没等我答应,她就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化妆包。说实在的,对于爱美的我来说,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我简直不敢想象化妆后会变成什么鬼。但看到她期待的眼神,我实在不忍拒绝,一狠心就答应了下来,结果可想而知。
这次化妆虽然毁了我的形象,但激发了闺女的兴趣和好奇心,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某个行为进行权衡,只要是对孩子发展有利的,哪怕这种行为不规范,我们也不要强行压制。比如孩子对画画感兴趣,但是到处乱画,家长不要因为他乱画,就强行剥夺他的兴趣,因为和兴趣相比,乱画这种行为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可以给他准备一些纸,引导他在纸上画,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总之,最好的语言是来自于内心的爱和温情,来自于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这样的语言,才是最高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