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这家公司是做跨境电商的,可能很多人了解它是一家在上海很卷的互联网公司,我想说“是的,没错!”
从去年年底入职以来,我的上一任同事来3个月就离职去了成都一家国企。他临走时候最后一句话是:
“你的好日子在后头!”
现在想想也真是恶毒。的确,来了一个多月我就累到植物神经紊乱了,完全没有办法读代码。之前从来没有晚10点下班过,在这基本上是家常便饭。
我们是每周迭代一个版本,每周二发版,所以周一周二是最忙的。一般都是晚上10点后下班。由于我刚来,这边没有人会给你讲代码,都是直接上手做需求,所以就更累。一般周一周二累过之后,周四周五就开始严重的头晕,熬到下班在车上欲哭无泪的感觉。
两三个月的时候真的是很无助,一方面感觉自己没办法胜任这么大的强度,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了,毕竟大环境摆在那。来上海我也是一个人来,之前在北京就是实在找不到工作才来的上海。
这周领导从深圳来面谈了年中的绩效,给我的是B(普通)。
上来就问我做需求,对需求都有哪些额外贡献。我一开场就慌了。说实话,我们这一帮做需求的牛马,每周能加班把手上的任务完成就很不错了,吃饭聊的也都是做不完,时间太少之类的,哪里还有时间去做额外的贡献。
“PUA”三个字很快在头脑中闪过。
我强颜欢笑,说了按时完成需求,封装组件,吧啦吧啦的。其实我心里很慌,很怕很一问一卡的,因为毕竟这是聊绩效的环节。
领导听完,他问我有没有关注过我的bug密度。
说实话,我是有关注的。新人排大量需求的话,很容易有bug,而且我的bug量也确实不低。
他说做业务需求最看的就是效率和质量,你的bug量是中等,你的评定是B。想拿A的话,需要在效率上继续加油!
我在想说这么多就是解释为什么我是B不是A吗……
每天加班加点,第一次工作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加班到10点也做不完,自认为很对得起公司,我的工作,还有眼前的这个人。我甚至有点觉得对不起我自己!
我们后来又聊了公司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我去的新部门是做企业内部通讯工具的,为了相关部门合规的要求。他也坦言飞书2000多人做的东西,我们这20多个人很做的起来,做好下岗的准备……
我保持情绪稳定到了最后我离开的时候。
想想我91年的,现在也33了,早就不是那个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年轻牛马了。但是自己还是混迹在互联网公司的最底层。
在公司这半年多时间,整天疲于奔命于每周迭代的业务需求,不给我安排能让我出绩效的任务。在最后聊绩效的时候还要一通PUA。
可能在底层就是要受这种窝囊气吧,自己也确实不是在集体生活中能出来的人,也可能是性格的原因。
35定律如影随形,感觉自己应该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掉了。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