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对“金钱”二字不够敏感,而“金钱观”意识更为淡泊。我也曾认为钱被花出那一刻,才体现了它的真正价值。
大学时,我便开始做家教去少年宫教书法,每月会有不错的收入,大二后生活自给自足,再加上奖学金学费也自付了,在加上爸妈偶尔给些小钱,师院有少许的食补,我一直以来不知缺钱的滋味,也不储蓄,花钱自然随心。
出国后,性格越发的洒脱了,我觉得人生此一次,不该委屈自己,尤其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的,所以在花钱上无太多节制,化妆品、包包、旅游、美食,我时刻犒劳着自己,用消费来排遣压力和忙碌的生活,我死乎觉得生活进入了混沌状态,金钱观似乎有些偏离。只是在某些消费时,会想起朴实节俭的爸妈,我才会思量着“钱是否花在了刀刃上”,才略有克制。
直到结婚,才对“金钱”开始有些敏感,才觉得“钱”远远不够,要买房、买车,未来还要养孩子,才发现要负债的节奏,更不要想靠二人之力买大一点的房子和买好一点的车了。所以我想“金钱观”是在生活中日益形成的。
提起金钱观,不由自主想到工资如何分配。我想下面的规划,仅凭个人感觉,无太多知识与科学依据。
第一,要为未来投资,把工资的10%拿来做自我充电和能力的提升,用能能力与收入往往成正比,可能为未来收益的远比投资的多。或者投资更多进行深造。
第二,为孩子教育投资,每月定投工资的20%作为教育基金。
第三,为健康投资,工资的10%用来买个人保险和健身课程、护肤等。
第四,为家庭生活支出,工资的40%用于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睡及孝敬父母。
第五,理财产品购买,收入的10%用来理财。
第六,另外的10%存给未来,作为不时之需与养老金。
除了个人工作收入外,要提升自我能力,提高每小时每天的收益,开发第二个副业收入,未来要为自己打工,找到合适的机会自己创业一次,逐步定位教育培训机构。
生活消费上,花钱要有节制,但不崇尚一味地省钱,要该花的则花,生活不必要的附属品和奢饰品尽快减少。
尽量学会做家庭收入和支出账目,每日记账,每月汇总、调整、管理。
关于金钱观,我仍在学习的路上,扫盲的路上,虽不能一蹴而就,但要大步迈进,因为起步有点迟,未来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