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状态是凌晨三点半起来去进货,我这里离水果批发市场有二十分钟的路程,所以如果我能在上午六点回来开门营业算是最好的了。能赶上早起买菜的那批顾客。
现实是很不幸的我又没有听到闹铃的响声,既使铃声是迪克牛仔的《三万英尺》。五点半钟下意识的醒来,挣扎着起来洗漱,这些琐碎的事情加起来一般都能在10分钟内搞定。每次进货对自己来说都一场考验,是对自己理性思维的考验。这里有个很常见的场景: 我们去买水果的时候都会问,“老板,这个怎么卖的?”,然后老板给出一个价格,比如是六块八吧; 接着我们就会去砍价,说“能便宜点吗?” 这个时候你是老板你会怎么说? 是直接便宜还是死守价格少一分钱不卖? 所以这个时候的回答是很关键的。 通常有经验的老板都会盯着你然后反问:“你要多少?” 这个时候皮球就又被踢了回来,因为我们本身要的量是不多的,所以听到老板的这句反问后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不知道怎么反驳,这就是我们在跟着对方给出的逻辑在思考,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进货通常会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当然这只是我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足我会把车停路边然后步行一家一家的去找,如果东西一样,价格差不多我还是会选择常去的那几家。进货的时候如果有可能你需要都尝一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说真话。
接近七点四十分的时候我才回到店里,理论上讲我已经错过了一批顾客,然后开始一顿整理。理货,摆货,打扫卫生,这通常都是一上午要做的事。这里的理货是指包装及摆设水果,就像我们人要讲究衣着一样,水果的包装和整齐摆设能够刺激人的购买欲。所以如何摆怎样摆就显得很重要了,我摆过很多次,可依然觉得不够好。守一个店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里离小区很近,所以顾客会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虽然有购买力但却缺少购买欲望,更缺少忠诚度。以便宜为主。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卖香蕉,因为国产的香蕉没有货所以临时用进口蕉代替,单价有0.8元的价格差,所以那天来询价的大爷大妈们都觉得这香蕉奇贵,基本上都是问你什么价格,而不会看你卖的是什么香蕉,在他们的思维里香蕉就得是那个价,节俭惯了能吃就好。 记得之前听过一个雷军的演讲,其中有一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卖产品拼的不只是质量、价格,更多的是看销售场景。这里不是繁华地段,跟热闹也不沾边,店面装修不上档次,居民也不以年轻人为主 ,所以这也就决定了附近水果店要竞争就必须使用价格战。而好的销售场景,比如百果园,选址繁华地段 ,装修好,定位中高档人群,以好吃、健康为宗旨,在这种地方消费既使同样的水果这里的价格高出数倍你也会觉得物有所值。这跟你在超市买速溶咖啡和在星巴克喝速溶咖啡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