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是陶渊明之闲。“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望着一群候鸟高飞,一片孤云远去,是李白之闲。“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看到桂花一颗颗从枝头落到地面,是王维之闲。“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在石头上盘坐着钓鱼,清明透亮的水,就像心境一样明亮,是孟浩然之闲。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漫长的夏日,午睡起来后无所事事,懒洋洋地看着孩童捕捉空中飘飞的柳絮,是杨万里之闲。“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是李涉之闲。
闲,是古人最舒服的姿态。是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渴望的生命状态。轩窗轻启,听金蝉曼唱,夏日歌语,余味悠长,稍稍驻足,就很满足。
“闲”字在古代写作“閒”,从门,从月。门中洞见月光,是以门为隔绝,以闲心与月光遥遥相对。
其实,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闲适的国度。闲起来时,前人会煨芋、啖笋、嚼蟹、啜茗、灼酒、看山、听雨、赏花、观柳、望麦、踏雪、吹笛、鸣琴、远泛、游庙、爬山、拈香、下棋、习静、练字、吟诗、读佛经、置景、造园、养鸟、放鹰、斗草、看赛船、捏胡桃、讲故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朝无门慧开禅师在其诗中说。春天的百花,秋天的明月,遇见夏天的凉风,冬天的冰雪。如果一个人的心里,不为凡尘俗世所累,以一片清朗明澈的心境,品味四时更迭,遍观天地春秋,才能物我两忘,获得闲适之境。反之,欲让心沉静,请予己以闲适。
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垦东坡种地,于苦闷处自得其乐。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他用“闲人”自称。并且在黄州给京城的朋友范子丰的一份信里也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没有永远的主人,但是有些人可以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享受到这份美好。什么样的人?闲者!闲,是一种境界。
总之,那些闲暇的乐趣,总是那般富有韵味和诗意。不像今人,好不容易偷得浮生半日清闲,却是在埋头刷着手机的时光中度过的。闲不是无所事事,闲是经营人生的智慧方式。它是袁枚的随园,是陈继儒的小窗,是李渔的闲情,是沈三白的浮生。
朱光潜说过这样一番话:“一般人站在实用世界里,专心去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忘记了这个世界是可以当作一幅图画供人欣赏的。”能够把生活“当作欣赏的对象,当作一幅画来看”,大概也只有闲者才能做到。
于山水中,听鸟叫蝉鸣。于闹市里,瞥见月光。俗世之外,还有一方净土,让心灵回归到最原初的本真,赏春天的百花,吹夏天的凉风,听秋天的蝉叫,看冬天的冰雪。
END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