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上半场
从小在妈妈的影响下,对金钱的唯一概念就是节俭,只有储蓄才有安全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着账户上的钱越来越多。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在高中读书时,每月300元的生活费,能存下150元。
还记得05年刚开始工作不久,我就在工作之余做些兼职,将公司的产品与朋友的单位做链接,将朋友店里的产品在淘宝上销售;那时的淘宝还刚起步。后来又加入股市,经历了07年最大的牛市,体验了股票和基金,最后以不赚不亏收尾。
08年进了一家大公司,当时还不流行斜杠青年,觉得进入大公司才是可靠且优秀的选择。随着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长,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了工作上,投资理财的兴趣也就被暂时搁置了。
6年时间让我从一个稚嫩的小女孩蜕变为独当一面的女汉子,做事更加有条理,更加细心,锻炼了我的沟通、讲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但忙碌的工作也让我减少了自我学习的时间。每天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和反思,有时也很让人焦虑。
14年因为家庭因素,给了自己一个借口,离开温暖的舒适圈,停下来好好充电学习,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下去?
二、人生下半场
为什么加入保险行业?
加入保险行业是个偶然的机会,现在想来也是一种必然。离职以后我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我发现投资理财是我的兴趣点,同时可以与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记得《财务自由之路》上说过:将你的事业建立在你最大的爱好之上,只有做一些使自己充满热情和力量的事情时,才是真正处于最好的状态。
如何找到与兴趣点、优势相符的行业?同时可以成就一份事业?纵观整个金融行业,门槛都很高,银行、证券都不太适合,可保险行业谣传的坑太多,让我有些犹豫。
16年我爸体检查出肠癌初期,本想着买了香港保险,正好刚过等待期,可以用上。结果理赔了大半年,等来的却是不能理赔的通知。急用钱时等不来理赔款,还耗掉了大半年的时间,远距离无法直接沟通等问题,让我对香港保险彻底改观。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购买保险时都想着性价比最重要,但保险真不同于普通的消费品,只有经历过的家庭才能了解,雪中送炭比什么都重要。
这件事促使我开始深入了解保险行业,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中的保险。
1、中国保险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健康、养老、医疗、教育需求的提高,政策的扶持,正让保险行业成为下一个风口。
2、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够,拥有巨大的市场;
3、现在的80、90后对保险的观念正在转变,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度也在不断的提高,正进入良性循环;
原来保险行业一直在向上发展,而自己的观念还停留在10年或20年前的水平。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个人都只能赚到自己认知层面的财富,就算幸运获得财富,也会凭实力失去。
对于我自己来说必须不断打破故有思维,升级认知,才能向上跳跃。人生下半场我想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可奋斗终身的事业。以自身专业价值入股,借助保险公司平台提供的资源、资金、服务,实现轻创业,不失为一种机会。
既然想把保险当成一份事业,如何落地,选择公司很重要。经过一番筛选,我挑中了中国太平保险公司,也许你没有听过?跟我一块来了解一下:
& 央企背景:在投资、政策上都有先天优势
& 全国排名位列前五的百年企业:市场适应力强
& 海归派:成长、创新驱动强,注重人才培养
结合以上三点,我选择了这家也许广告打的并不算多的保险公司,尤其很喜欢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个人五年的时间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发生怎样的变化,取决于:你与哪些人在一起,听了哪些不一样的课程,或者读了哪些不一样的书。
正是这种对成长的要求和鼓励,营造了中国太平不一样的企业文化,在这里,成长、专业、学习比营销更重要。
16年底,我正式加入中国太平,也正式开启了我人生的下一段旅程。到现在已经4年过去了,4年间我为十多个家庭带去了保障,虽然期间也遭遇过质疑,也有过焦虑,但从来没有放弃过,感谢信任、支持我的小伙伴们,正是你们的支持支撑着我迅速成长。
也许我走的还不算快,但我的初心一直没有变过,保险做为家庭理财规划的一部分,做为风险对冲的工具之一,我相信是每个家庭所必须的。我的责任就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风险,防范风险。
2020年我加入行业塔尖人物-赛美老师的《保险达人36招养成记》,从不同维度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的就是做出真正能解决庭风险的方案。就像老师说的,别人总是担心自己没有客户,而我总是担心自己不够专业。
保险是一件特殊的商品,除了契约合同-保单,只有到发生风险了才能看到产品-理赔款,中间交费期那么长,加上人性趋利避害的特性。如果没有专业的引导,很难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风险管理有多么的重要。
2020年,我只做一件事,投资自我——精进专业,持续输出,影响他人,精读10本理财书籍,让自己与客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