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过去十年来,东南沿海大量的企业在实践中大量用机器人代替人的工作,并且还在不断升级。由于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抵消掉了大国人工成本上涨的劣势与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让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变成了不切实际的事!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首先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可以探讨一下,但是在实践中已经证明是错误的!首先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可以将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很久以前就开始的!一百七十多年前,一个著名的学者就在他的研究中揭示了这个道理,当时他指出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工人工资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将逐渐降低,机器等生产资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将越来越高,最终使得许多工人失业,形成工人的后备军。这些工人的后备军将与工人形成竞争关系,是资本家降低工资收入的手段,使得工资收入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不是提高,而是降低!最终形成工人的相对贫困。
一百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看到的这个观点,早在当时就已经总结出来了!一百七十多年总结出这样的理论,可以说有很重要的价值,而今天的这个观点,就完全经受不住实践的考验,错的离谱了!
首先转移出去的低端产业链,其人工操作不是由机器人可以完全代替的,即使可以代替,其使用机器人的成本仍然远远大于人工成本!而低端产业链的利润是很低的!几乎是分文必争!同时,低端产业链的转移不只有人工成本因素!还存在着全球产业链重新配置和关税两大因素!从长期看,还有文化、开放等因素!事实胜于雄辩,现在的情况就是最好的注解!
无论怎么说,从长远来看,机器人抵消人工成本优势,甚至完全代替人工在将以后变成事实!特别是人工智能逐渐成熟的今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配合形成的无人化工厂和空间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广泛的事实!而谁能够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上占据顶尖地位,对成为未来的世界工厂,将具有巨大的优势!而现在这样的优势到底是谁在掌握了?因此,我们不要盲目乐观认为现在东南沿海用机器人代替人的工作,会阻止产业链外移!要知道,有远不止一个国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应用上走在我们前面!也许新科技革命的到来,等来的不是一种世界工厂地位的巩固,而是各大国大搞自己的产业链!未来,全球将不止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是多个完整产业链的竞争!要分出胜负,最终比拼的是创新能力!
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够乐观吗?还是从现在开始,减税和鼓励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变应试教育为真正的人才创新教育吧!不要以考试成绩为纲,而要以创新为纲!创新要从娃娃抓紧!
【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意见和建议,欢迎商榷。】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谢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