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熙
一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书,书名叫做《匠人匠心》,里面记述了很多传统手艺人用自己的一生传承一门技艺的故事。
书里面有一章,专门介绍了常州留青竹刻。
章首有一段引文,让我在当时读罢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一度忘记了那天有个好朋友要请我吃小龙虾这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书里八卦到,常州在历史上本来也算不上江南竹刻中心,它是后来逆袭的。
原来江南竹刻的扛把子是嘉定竹刻和金陵竹刻,它们从明万历年起就有盛名,但是他们在清末开始衰落,百年间几乎没再出现过一位可撑起一门一派的大匠。
在演艺圈,曾经的某位一线男明星隐退后开个火锅店,或者哪个过气的女演员走穴捞个金,那都还经常被娱乐记者们有图有真相地报道出来。
竹刻圈的豪门世家日渐衰落,这在圈内当然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竹刻圈纪委书记吕舜祥就曾对此发过一篇长微博《嘉定的竹刻》,在文中他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分析了嘉定竹刻传承衰微的原因:
“刻件全成商品,竹人变为竹贾,除少数人在家制作外,大多数公开设肆营业。设肆营业,只知赚钱,诸凡随便,不求精工,致技术有退无进。”
——那些原来本本分分的老手艺人们,被外在的一些利益动摇了匠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匠心一失,手上的技艺自然也就逐渐退化了。
江湖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于是嘉定竹刻在江南竹刻界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也只得拱手让人。
二
那常州竹刻为什么又能逆袭成功,后来居上?
因为用心!
常州留青,主要看徐、白两派,徐门写意、白门写实。
如同郭大侠和黄帮主镇守襄阳,令狐冲和任盈盈领袖江湖,徐白这对CP,也携手笑傲江南。
徐门徐素白,负笈远行客居上海,受海派文化影响极深。明清留青竹刻家雕刻中国画稿,一般只有两三个层次,徐素白能以留青的厚薄来体现中国水墨的浓淡层次,匠心独运,走出了自己路数,所以成了留青写意的一代宗师。
白门白士凤,足迹不出乡里,专心享受手下刻工,在刀刻技法上达到了最高境界,技艺本身产生美感,自带大师光环,成为常州竹刻写实一派大匠。
二子于竹刻技艺皆用心极深,所以都成了一代大家。
三
个人如此,集体亦然。
我喜欢读金庸,金庸书中的江湖门派,小者如海沙派、巨鲸帮、神拳门等等,大者如丐帮、逍遥派、神龙教等等,不下百余种。
然而,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牛B万世依然坚挺,蔚为“天下武宗”的,只有一个门派做到了,它是谁?
没错,它就是响当当的:少林派!
要说门派中杰出的人物,丐帮出过乔峰,逍遥派出过无崖子,神龙教出过洪安通,这些大神,都是绝对具备在他们的时代称雄的实力的,它们的实力,甚至都强过了同时代的少林派第一高僧。
然而大浪淘沙,那些曾经牛B的门派却大都一去不复返了,少林派,几乎是硕果仅存般的存在。
少林派何以能够如此呢?
靠的还是用心,并且是持续不断的用心!
不可否认,那些曾经光芒万丈的门派,他们中也曾经出过非常用心的人,他们之所以光芒万丈,也正是因为他们门派里有这一部分用心的人。但是他们后来却光芒暗淡了,因为,没有同样用心的人去传承这份精神。
比如丐帮声势最盛之时,有乔峰做帮主,乔峰自幼跟随他的老师玄苦大师练习武艺。他白天帮家里干农活,晚上跟老师在少室山下的某处断崖边上用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暑不断,非常用心!所以他带领的丐帮很好很强大。
后来到了《倚天屠龙记》所处的元末时代,丐帮就成了二流帮派了。帮主史火龙,不介绍一下他做过丐帮帮主,一听名字都还以为他是卖水果的呢。降龙十八掌,到他这,就大打折扣的只剩下了十二掌。
作为丐帮的核心技术,居然能从本来的十八掌搞到只剩下三分之二。我觉得史火龙,或者他的前任、前前任要负直接责任:
你们到底早上几点钟起床?几点钟才开始锻炼?晚上讨完饭又有没有再复习?
哎,其实都不用他们回答,看他们把降龙十八掌练成这个B样,这些帮主们的学习不用心得过且过,应该也都是可以想见的了。
而相比之下,少林派就完全是另外一副风貌了。
少林派也是历史悠久的门派,别的帮派经历过的乱世,少林派也同样经历过,但是人家却永远是江湖上的一线帮派,一提起来,人人都要情不自禁地唱起那首激情澎湃的歌曲:“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对比之下,我们才发现,少林派有别的帮派所不具有的优秀传统——
人家有藏经阁,历代都有一群潜心读书坚持不懈打熬筋骨的少林高僧。
少林七十二绝技,一般人一辈子能修炼好一门都已经千难万难非常不易了,但是人家少林派,竟出过同时掌握十三门少林绝技的牛人!
你说,这是怎样的学术氛围!这是怎样的苦心孤诣!这样用心的门派,又怎么会不永葆青春呢?!
四
常州竹刻,少林招牌,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首先有一流的精神,才有一流的事业!
而一流的精神,其核心,便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并且是持续的心无旁骛,和专心致志。
常州竹刻笑傲江南,少林武宗雄视古今,皆因用心!
我们,还等什么呢?
——完——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