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件事,说来还真挺不简单,一是需要长期坚持写下去,能够有持续性的输出,最忌讳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效果很不好,我深有体会,因为这样的状态我经历过。二是需要有输入才行,无论是碎片化的阅读还是系统化的学习,都要求我们不能够中断,并且需要独立思考,把学习到的东西转换为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写作好像就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活动罢了。
有时候,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在网上很活跃的大V总是很勤奋的输出内容,无论是什么领域,大多能够侃侃而谈,主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尚且不评好坏,单论这种态度其实就挺令人佩服的。能够做到这样,一方面肯定离不开平时的学习积累,另一方面,零碎的输出其实也挺重要。
先说说我自己,有时候在写文章的时候会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是脑子里有一些零星的想法,却难以用文字系统性的表达出来,这常常是最困扰我的一大因素。看着别的人整天写作灵感源源不断,文章推送频繁,其实我心里挺着急的。只不过光着急也没用,得分析原因啊!
以前看到一个比较厉害的人,总是喜欢在自己常浏览的地方发送一些观点,对时事的看法等等,并且几乎每天都在坚持,很少有间断。他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输出也是一种学习,而学习是不能够间断的”。于是,我也开始分析自己的一些问题了。
我比较喜欢逛知乎,简书,微信公众号,鉴于职业原因,Github,CSDN也没少看。最近我发现其实在这些平台上面我很少发言或是自己写文章,大多是浏览别人的内容,觉得的好的会点个赞收藏一下。而评论一下,或是自己写比较系统的观点表述,几乎没有。
我记得我注册知乎和简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应该超过一年了吧,但是在这上面的输出却几乎为零,实在惭愧。有人觉得,我在上面获取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就好了,能够对自己有帮助就好了,哪里管的上去做别的呀。嗯,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而不仅仅是看客的话,输出就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了。
但是在早期,很容易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菜的人,看着别人分享的东西,感觉很牛逼,根本比不上。从而总是沦为旁观者,然后时间一直推移,自己也没有什么输出,当然也谈不上提高了,由此陷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中。
以前我也是这样觉得的,羞于发言,或是发言之后石沉大海,这都很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但是回想起来,每一个很厉害的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刚开始总是很弱小,慢慢的坚持输出,然后有一点影响力,后来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坚持输出啊!虽然有点心灵鸡汤,但想来也确实是这个理,很多的人,连一点小事情都坚持不下去,这样摧毁的不仅是自己的行动力,更可怕的是,我们会慢慢变得麻木。
我在知乎等平台上面看到的一些内容,有的的确是自己无法对其表述观点的,但是没关系,能够学习到一点也不错。但是,有的东西其实我自己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发言权的,只是懒得做罢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擅长或是感兴趣的领域,而在这些领域,只要我们稍微用点心,多学学多思考,总结出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还是挺容易的。
还有,较为碎片化的学习,例如我在浏览一些文章的时候,很多时候总是一目十行的带过,很少能够自己思考文中的内容,然后对其发表看法,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其实相应的零碎的输出方式很多,比如发表朋友圈,评论某篇文章,写写日记,等等。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我做得有多么好,恰恰相反,就是因为做得太差了,所以想提醒一下自己。
其实写文章,就是一种思考或是总结活动,你针对某件事情或是某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突然想到某个观点然后加以佐证,随之整理成文章,这是一种思考活动;你搜集各种资源,然后整理归纳,这算是一种总结活动。
而输出,不管是零碎的,还是系统成文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逼着我们去思考,比如文中这个观点我是否赞同,文中说到的这件事情我是持信服态度还是怀疑态度,文中的想法是否对我有帮助……所以,长期来看,坚持输出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并不仅仅是扩大影响力、学习到知识或是写出好文章,更重要的是,它在锻炼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