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毛姆也是个八卦之人,《不一样的文学史》像一份揭人私密的八卦小报,写尽作家们的流短蜚长,信息量巨大的八卦还是让人有点乐不思蜀,也令人坐立不安。每个伟大作家的黑历史都被毛姆深度扒出,分不清楚真真假假,毛姆对此自有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他认为: “为了真正洞悉一部伟大的小说,你就必须对写这部小说的人有一个必要的了解。”这本书还可算好看耐读。
托尔斯泰:个头矮小,相貌平平,嗜酒,嗜赌,还惹上了梅毒。精力充沛,放荡过后又万分痛悔。与农奴的妻子发生关系,生下一个孩子,却任由这个孩子给自己的小儿子当马车夫,再不管不顾。娶了索尼娅为妻(此人后来充当了托翁的出版人,曾誊写《战争与和平》长达七遍之多,在这里其实我对索尼娅很有好感,想到她要照看那么多的孩子,还要托尔斯泰的助手,真不知道她的时间是怎么安排出来的。)两人互相深爱,又互相折磨。
巴尔扎克:浪漫主义者,嗜酒如命,爱惹麻烦,下决心成为小说家后曾写过几十本极差的书。崇尚奢华,铺张浪费,视借款如馈赠,诱骗稿酬,常因违反合同被起诉,债台高筑。最好的作品是在债务的催逼下写出来的。讨厌母亲,认为是母亲毁了他(其实是他毁了母亲,她还曾为他偿还过巨额债务)。充满激情,堪称“及时行乐”的典范。跟一位年纪可做自己母亲的人暧昧不清,直至她十四年后去世。与有夫之妇同时兼他的崇拜者——资财丰厚的伊芙琳•汉斯卡亲密书信往来,纠缠许多年后终于结婚,婚姻生活却并不理想。
亨利•菲尔丁:绅士,精神健全的正常人,无忧无虑。迫于贫穷开始写舞台剧,并兼任律师,后转写小说。钟情女人,与夏洛特•克莱多克私奔(此人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也是其作品《阿米莉亚》主人公的原型),太太死后娶了已有身孕的女仆。热情奔放,不吝惜钱财,在政治方面立场颇不坚定,对权臣极尽溢美与赞颂。
简•奥斯汀:热情活泼,外表迷人,但穿衣品味欠佳,缺乏优雅,有些乡气。喜欢写信,暗地里观察别人,幽默、机敏,即使尖刻也不让人生厌。家庭生活平静、单调。她年轻时喜欢跳舞、演出,还有漂亮的小伙子,然终生未婚。奥斯汀的小说纯属娱乐,却有罕见魅力,可读性极强。本人的水平也一直处于上佳状态。
司汤达:聪明,喜欢夸夸其谈,热爱吹嘘,其貌不扬,渴望成为一个大众情人。时常追女人,时常示爱时常失败(唯一的成功的韵事是与德•古里亚尔伯爵夫人,然这位女士最终也抛弃了他),曾在请教朋友如何追求异性时做笔记,并按所记内容行动。喜欢游览观光,参加聚会,感情丰富,极富创见,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快乐。生前作品倍受冷落,死后闻名于世。
艾米莉•勃朗特:性格阴郁、古怪,十分清高,对所爱的人却很温柔。有男孩气概,穿衣风格独特,我行我素。暴戾与天真并存。未受过系统教育,也没有爱情婚姻的实际体验。离群索居,生活圈子狭隘至极。情欲长期受压抑,有同性恋倾向。生命短暂,创作生涯短暂,仅《呼啸山庄》一部奇诡、扭曲的小说。丑陋不堪却又美不可言。如此残酷,如此震撼,犹如闪电。
福楼拜:悲观主义者,癫痫病患者,长久无私地热爱一个从未得到的女人伊莉莎•施勒辛格,从十五岁到死。深居简出,生活范围狭小、枯燥,极富条理,神经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终生未娶。心胸狭窄,对朋友却十分忠诚和信赖。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写作过程缓慢而艰难,字斟句酌,观察世界的眼光阴郁而愤慨。
查尔斯•狄更斯:因父亲挥霍,幼年生活拮据,被送到炭粉厂四个月,为了养家干各种活儿。生性敏感、骄傲,不屑与一起干活的孩子们为伍。娶了报社同行的女儿凯特为妻,却似乎更喜欢凯特的妹妹,先是玛丽,后是乔琪,最终与凯特分居,并周游列岛远赴美国。热爱演说,喜欢抛头露面,工作时精力无穷。
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极难相处,嗜赌如命。少年时因写作《穷人》成名。自卑,疑心,自以为是,经不得冒犯。蹲过监狱,有癫痫病,厌烦鄙视屠格涅夫却仍向其借钱。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断借钱、豪赌、输光、再借钱中度过。第一任妻子死后,娶了名为安娜的速记员(此人像天使一样可爱,极度崇拜老陀,高效能干)。他对安娜充满了恋慕与尊敬,认为她在哪一个方面都胜过自己。
赫尔曼•麦尔维尔:富有冒险精神,厌恶海员生活却仍选择出海,随后将冒险故事付诸于文字。仰慕霍桑。婚后,长子饮弹身亡,次子离家出走再无音讯,家庭生活令人捉摸不透。性格混乱,一名受抑制的同性恋。
从这本书里虽然看到了这些作家们很多黑料,但也看到他们的努力:托尔斯泰半夜一点起床写作到早晨。狄更斯四十几岁就劳累去世,生前留下大量著作。福楼拜为了写作《布瓦尔和佩库歇》而阅读了一千五百本书的资料。司汤达为了追逐女人而专门记下各种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