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宝贝快满四个月了。当初,他还在我肚子里,我和先生曾无数次幻想过他出生后的生活。当然,幻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绝对是残酷的。毕竟,曾经的「二人世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三口之家」,相应地无论是我自身还是我和先生的亲密关系甚至我们有周遭的人际圈,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宝宝出生后,对我而言,最直观的变化是时间严重不够用了。鉴于「一孕傻三年」的可怕预言,再加上日常生活的繁琐杂乱,多次因健忘而误事后,我又拾起了荒废已久的「效率手册」,把每日事项一笔一笔写下来,再一个个完成打钩。慢慢地,原本手忙脚乱不知道时间到底花到哪儿的懵逼新手妈妈渐渐步入正轨,每日家务、带娃和自我发展安排得有条不紊,时间利用率也大大提升。同时,做事效率也较之前有较大提高,连缠身许久的「拖延症」也大有缓解。毕竟,拖延一件事就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十件事。有过一次拖延的教训后就不敢犯第二次了,于是不管是做饭洗碗还是收拾房间甚至上卫生间都是手脚麻利雷厉风行,因为领导随时会召唤啊。
从孕期开始就严格控制饮食的我,原本以为宝宝出生后就可以不用再忌口。谁知道医生说「你吃什么宝宝就吃什么。」早产儿免疫力较差,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我也一直坚持要纯母乳喂养。这下好了,「随心所欲」是别想了,担心宝宝过敏,我的饮食习惯反而比孕期还健康了。火锅什么的不能想吃就吃了,和朋友聚会也要谨慎选择了。对于我这个四川人来说,还真挺难的。不过,控制口腹之欲,也算是自控力提升的一种吧?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啦。
作为新时代的妈妈,怀孕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买很多育儿的书籍,还关注了不少公众号,也读了一些关于孕期和产后的科普。再加上孕期产检遭遇了几次有惊无险的小意外,我又看了不少关于产检的科普。然而,万万没想到,宝宝是个心急的小家伙,提前两个月就想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懒懒散散地储备的那点育儿知识根本不够用,只得继续边补课边摸索着和宝宝相处的模式。幸好,到现在,宝宝除了按医嘱定期回医院复查,没有因为别的疾病而进医院,算是我的那些杂七杂八的育儿知识起到了作用。索性后来我建了个微信群,把身边认识的新手妈妈聚集到一起,分享一些知识,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自从有了宝宝,我和先生的脾气都越来越好了。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自己做了妈妈,才知道父母养育我们有多不容易。好多次面对哭闹不止的宝宝,我一面按捺住内心快要燃烧起来的小火苗一边跟先生说:“真不知道爹妈当初是怎么把我带大的。”先生则打趣道:“因为是亲生的。”确实如此。“是我生的”这四个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育儿焦虑,起码不至于去埋怨队友,也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宝宝的各种折腾。
前两天,先生一边安抚嗷嗷哭的宝宝一边跟我说:「你说咋就没个说明书呢?」是啊,上帝在送每个宝宝出厂时为啥不随身赠送一份使用说明呢?面对这么一个只会哭闹无法沟通和理解的小动物,任谁也会手足无措啊。除了耐心等待他一点一点长大,还真是没有别的办法。你打也好骂也罢,他都不懂,只会哭。然而,转念一想,他也是第一次做人没经验,他来到这个世界,谁都不认识,接触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能不害怕吗?除了哭,他也没别的办法啦。这样想的时候,再遇到他哭,心里就不再有抱怨和怒气了,取而代之是满心的温柔。随着他一天天长大,掌握了更多在地球生存的技能后,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就更加有趣而值得纪念。
偶尔面对着洗不完的奶瓶换不完的尿布,我也会跟先生抱怨“好久没出去吃大餐了”“好久没有出去玩儿了”……作为一名好队友,这时先生的回答一般都是“想吃什么,说!”“想去哪儿,走!”然而我一想到出去吃饭的种种不便,还没吃就已经累了:带着宝宝的话吃饭的时候总担心他会醒了哭闹,于是就要带诸如尿不湿奶瓶湿纸巾等一堆东西出门;而不带他出去,我俩吃饭的时候更是牵肠挂肚,不知道家里的小人儿醒了没是不是已经哭得撕心裂肺,只得匆匆吃完就往回走。出去玩儿就更折腾,光是想到要带的那一堆装备以及一路的抱娃就已经让我疲惫不堪了,还是乖乖宅家里吧。
所以,我现在几乎是24小时宅家,主职带娃。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先生下班回家。他下班回来就表示我可以“下班”了。因而,他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应酬。毕竟,家里有个随时会“炸毛”的“全职奶妈”,他要及时回家化解“阶级矛盾”。
年少时读书写作文,总爱引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但在当时,一心期盼长大的我并不能深切地体会到时间流逝之迅急和无情。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切身感受到光阴流逝的残酷与凶猛。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吹响了父母老去的号角。他们的成长,是时间流逝的最好证据。如同一把岁月的刻刀,他将时光飞奔的脚印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身上,也刻在了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