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自己迷恋上了认知科学,每天都会看点这方面的知识,随着系统的输入发现,自己认知变化了好多。
而同样是去年开始,也开始做数据服务,数据连接,数据挖掘,模型构建等等,最近突然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数据行业,有个单词很高频:mapping,意思把指通过把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相互关联,最终形成用户数据画像能力。
而仔细思考下,其实认知不过如此吗,不就是对不同维度的知识结构相互关联,形成对世界理解的重构吗。
之前就思考,生存环境决定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决定思维模式。而所谓的知识结构形成的思维模式,不就是通过多维的知识结构相互mapping,最终形成了自己思维模式的模型吗。
做数据,都知道有几个元素非常重要,数据的多维,数据的鲜活,数据的规模,然后通过mapping相互映射最终形成海量用户的画像,而我们个体的认知也不过如此:
知识的多维,知识的更新效率,以及理解的深度,才构成了一个独立思考的自己。
当我们说连接比拥有重要的时候,就是如此的道理,明白通过连接可以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多维,让自己具备更加多元的知识结构。
我们说学习,就是要系统输入,总结思考,并展开践行才能让自己有效进步,甚至学习费曼学习法,以教代学,不就是提升自己知识的更新频率吗,提升自己对知识的深入认识吗。
当我们具备知识相互mapping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奇妙的感觉。我们说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其实就是自己在认知多维的模型世界里,把自己的能力相互mapping,寻找更高价值表现场景罢了。
记得以前说,一个人表现能力的三个境界:
1.用专业的语言表达生活的事情
2.用专业的语言表达专业的事情
3.最高的是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专业的事情
其实再仔细思考下,最高境界是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专业的事情,其实这并不是天赋,而是:
后天的成长环境中,主动获取多维知识结构,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能对于复杂的内容主动mapping更加通俗的知识结构表达出来的结果。
现在想想,我们说一个人很聪明,碰到问题会动脑筋,思路清晰,解决效率高。这动脑筋不正是多维知识结构mapping的过程吗,通过调用不同的知识并mapping构成一个新的问题处理路径来解决问题吗。这前提不是人家天生聪明,而是人家学会了正确成长,系统学习,多维输入,正确思考而已。
用正确 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是自己每日思考一直遵循的原则,我们成长也不过是如此,在成长路上总是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原来认为的正确,现在回忆起来却发现自己挺无知。这就是多维认知带来的反思,升维思考,降维攻击,也没有那么玄乎,无非就是知识结构不同罢了,多元知识结构,尤其是跟掌握最新的效率模式知识,自然就容易去冲击原有的老的知识结构领域了。
大道至简,要做到成长效率提升,学会知识mapping,而前提是要多思考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多元知识结构,并主动行动起来,连接、学习、思考,这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会有效提升自己的认知。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