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新,全民创业” 不知何时不缘何故被炒起来,后急速升温,过度曝光,貌似到了感觉疲劳阶段。现在听人说有个很好的创意,在他娓娓道来的时候,一般听众瞳孔的大小不会变化,心跳脉搏也毫无异样,像是在吃一盘酸辣土豆丝了,没有惊喜。好多“概念”被过渡消费后,本意和初衷被迫降身段,可惜了真身。事实上大家在热议的不过是“伪创新”,真正的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来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凡是人手必备本身就谈不上创新了,最重要的是能获得一定的有益效果这条杀手锏一出,一大片贴着“创意”标签的想法自动退位,因为很多人只会在空中画楼阁,落地生根的事压根没考虑过。
创新更多的是需要在深刻理解一个行业,产品,元素各个方面基础上,思绪在本疆域里已千回百转过,打磨过后闪现的灵光一下跳脱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后又经不断的捶打修炼成形“创意”,并最终获得发展和有利结果。此“创意”肯定是有着夯实的地基,合理的发展曲线。记得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回答一个记者提问时说,只有老年人才真正了解年轻人,去探测他们的想法,总结那零散的思绪,最终升华到一个新的篇章。有些人虽然偶尔有不少秒点子,可若根基薄弱,也到达不了仰望的高度。
创新需要很大的耐心和韧性。即使一切条件具备,但是中途夭折,最终没有到达用户或是被用户认知,都算失败。目前大多数独角兽公司,都不是第一个提出他们各自行业概念的人,Facebook, Amazon, Google, Alibaba(我也只能记住这些大名)。一个概念成形,张罗旗鼓,落地生根,升级打怪兽,转型变身,实处浑身解数,生存下来。活的足够长,变得足够强壮,等到我的眼里就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