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上起来,发现微信有新消息提醒,打开一看,是同学祝我腊八节快乐。
蓦然惊觉,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腊八节啊!耳畔里立即响起那首久违的童谣:“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低下头,我似乎闻到了妈妈熬的腊八粥香。
一别经年,年年思归年年未归,思念在流逝的岁月里,慢慢堆积,慢慢沉淀。只要稍稍触碰,总能让人溃不成军。
记忆里,妈妈似乎对每一个节日都特别重视。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唯有节日,妈妈才舍得做一些平时不舍得吃的食物。
有时候虽然只有一碗豆腐,或者一盘鸡蛋,我们也会特别开心。年少的我们,特别容易知足。
每年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就会将备好的红豆、绿豆、黑豆、豌豆、花生米、红枣、莲子洗净,然后泡水。第二天早上妈妈早早起来,再配上糯米、南瓜、板栗等一大堆食材,放进锅里慢慢熬煮。
那掺和着各种香味的腊八粥,常常将我们从睡梦中诱惑醒来。于是赶紧地爬起来刷牙洗脸,迫不及待地舀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撒上红糖,开始狼吞虎咽。
后来,日子过好了。只要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而节日,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长大后,都扑棱着翅膀,离开了家。妈妈煮的腊八粥,居然成了久远的回忆。
明年的今天,说不定可以喝上妈妈煮的腊八粥了,想想都激动。
回家的日子,终于可以倒计时了……
二
成家以后,有了孩子,每个节日,我都会有那么一点仪式感。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记忆里缺失节日的快乐。
与我们小时候相比,就是平时的饮食,也比那时候过节吃得好。
时代在进步,孩子们对节日的感觉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强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否节日,妈妈的爱都是一样的。
记得女儿两岁那年腊八节的前一天,邻居拿回一个大南瓜,左邻右舍每人分一块,相约着第二天早上煮腊八粥。
刚好租我房子的房客是个杀猪屠夫,也是一个拐了几道弯的亲戚,他叫妻子送给我一小块排骨。
于是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将排骨打水,南瓜切块,把早已配好的红豆、绿豆、薏米、小米、莲子、百合、花生米等等一大堆食材,放进高压锅里一起煲腊八粥。
腊八粥煲好后,我盛了一大碗送给了屠夫夫妻俩,他们俩感激不尽地说了一大堆谢谢。
然后我和女儿坐在桌子上吃腊八粥,小小的女儿开心地说:“妈妈,腊八粥好好吃啊!”
我微笑着说:“好吃宝贝就要多吃点。”女儿懂事地点点头。
正在这时,右邻的婆婆突然进来了。她没和右邻住一起,是从乡下坐车过来的。她一进门就高声叫道:“李大姐,你知道我媳妇去哪里了吗?”
我看了一眼墙上的钟,才七点多,于是我回答她说:“这个点,你媳妇应该还在床上。”
她不相信地说:“不可能!我都把她的门拍破了,如果她在家,应该会开门的。”
我知道右邻不待见她婆婆,既然她玩失踪,肯定是不想见她。我也不能戳穿她的诡计,于是只好说:“也许她真的不在家哩,这么早你老吃早饭了吗?”
“还没吃,我一大早赶车,没顾上吃,想着到我媳妇这里吃呢。”
我看见高压锅里还有一大碗腊八粥,于是拿个大碗,装了满满一碗腊八粥,递给了右邻的婆婆。
她老人家也许饿了,也没推辞,接过碗就大囗吃起来,边吃边啧啧赞叹:“李大姐,你煮的腊八粥真好吃。我活了六十多岁,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腊八粥。”
我只好笑着说:“哈哈,你是肚饥好下麦仁汤!”
右邻的婆婆很快将一大碗腊八粥一扫而空,我看她意犹未尽的样子,就将锅里剩下的腊八粥都盛给了她。老人家高兴地吃着赞叹着,仿佛真的是吃到人间美味。
后来很多年,右邻的婆婆还总是回味那年的腊八粥。
而我的女儿,如今已十六岁了。不知道,她记忆里,可曾记得那年的腊八粥?
明年的这一天,也许我会再煮一锅当年一样的腊八粥。
只是,我们还会吃出当年一样的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