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大同,发扬包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诚哉斯言,在如今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交流与碰撞不可避免,正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味固步自封,可能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古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大同思想。
追求大同思想,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中国也成为此时影响国际内外的东方大国,而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此时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之密切前所未有,唐朝的陆上丝绸之路,驼铃声阵阵,唱响的是经济文化之旋律;鉴真东渡传递的是中日古代的情谊,密切的是东西方之间的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才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开元盛世’’。
追求大同思想,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前进的动力。‘‘没有拥抱大海,不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没有登上过高山之巅,不懂得什么叫宽广博纳。’’西方先哲有此言。希腊向埃及学习,罗马向希腊借鉴,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模仿拜占庭帝国。现在的我们新时代回望历史,看到这些国家都曾铸就了辉煌,使文化达到了顶峰,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被人们称颂.铭记。如果这些国家没有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质文化,何来历史上的辉煌。
追求大同思想,亦是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著名散文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句:“我们一有机会,总要赶去探望它们,隔着外国厚厚的玻璃,长久凝视,百般叮咛。”诚然,纵使中华传统文物流落在外,身处他乡也阻挡不了新时华夏儿女对它的传承发扬。小冬皇王佩瑜将京剧文化集美术,音乐于一体,同时吸收西方的唱调,用包容照亮了京剧的未来,用创新展现了京剧的魅力,促进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可见,大同思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而包容,则是大同思想的重要体现。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如何‘‘追求大同,发扬包容’’也是人生一道难题也需要每个新时代的青少年思之,慎之,行之。
现如今,不乏人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不乏人主张‘‘以牙还牙’’更有甚者,搬出鲁迅的文章来为自己的狭隘心胸遮丑,其实,那只是鲁迅针对特定时期特定事件特定对象所发表的自己特定的见解,并不能成为心胸狭隘的人冠面堂皇的借口。
历史上早已有人用生命告诫我们切勿心胸狭隘,那个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因为没有包容之心,对比自己才华更胜一筹的诸葛亮心生嫉妒,想法陷害对方,导致自己英年早逝,这何偿不是一生命告诫人们要有包容之心呢.
然,纵有心胸狭隘之人,但世界上更多的是那些宽宏大量,包容他人,气度非凡之人,‘‘唯宽可以容人,为厚可以载人。’’诚哉斯言,蔺相如以包容之心对待‘‘宣恶言’’的廉颇,引车避匿,不与廉颇真位次,终于赢得了‘‘将和相’’的美誉;赤脚医生宋太和,包容贫困村民,12万元的良心债便是见证;宝马车主不怪罪徐利航,还给他班助,这又何偿不是一种包容。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流,那么左岸就是包容的生长地,右岸则是狭隘心思的繁殖地,选择左岸并不容易,他需要你有一颗大同,包容的心,恰入马克吐温所言‘‘紫罗兰把香气留在了踩了它的脚掌上,这就是包容。’’
‘‘追求大同,发扬包容’’既可以是‘‘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的豪情,也可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风范,更可以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的慷慨,或引进来,或走出去,或融合开,作一个先进的当代青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交流互鉴的价值。’’我们要敞开国门,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勇敢地迎接文化碰撞的挑战,相互借鉴,相互交流,这样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王鼎钧先生有言‘‘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人生短暂,任重道远,容不得人们将时间花在琐粹的事上,更多的是以开放的胸怀面对生活。
‘‘问余何事,廓尔忘言。华枝满’’国家也是如此,追求大同,发扬包容,才能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