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今天

不同的今天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此前,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了“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1982年12月,第37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全球约6.5亿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

    天空曾有缺,炼石补足;人间总有残,用爱圆满。就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国重视残疾人的生活状态的同时,中国分别于1981年、1982年的今天,作出了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批转了《当前试办经济特区工作中若干问题的纪要》。这涉及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的补缺、强化。

    同具历史意义的是,1980年12月3日,我国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进而普及初中教育。26年后,全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可辍学、退学等……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制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战略时,我国已将科技与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科教兴国成为基本国策,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任务。

    人类独有的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两千多年前,孔子创办私学,使平民受教育成为可能,自隋朝开始,历时1300年的科举制度,主线虽为培养官吏,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教育事业。不过,中国现代意义的学校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最早为外语,军事和技术学校。新中国建立的73年间,已建立起庞大的学前、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系统,实行全日制,业余教育、工作时间内安排专门时间系统学习等教育形式。

    德不孤,必有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残疾人确实需要我们的关注、关心、关怀,并给予帮助。但与他们相比,肢体虽全但精神残疾更为可怕。身残可以志坚,但灵魂残了,会使其失去清晰的意识与正常的思维,其表现多为过分自负、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同时很难融入社会,无法与人和谐相处,害人害已,后果恐怖。可谓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由此,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不仅要重视文化传播,更要力促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