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94——看人“三视”
在曲阜上完执行师三阶课程回家路上,与同修孙淑芬探讨怎么看人的问题。我的看人观就是:仰视、平视、俯视。
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人类的美好理想。然而,从文化演进来看,平等的理念却远远不是人民直觉上所理解的那样简单。但由于人的原先家庭不同、出身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学识不同、修养不同,所以,就表现出层次不同的人生。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米塞斯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阐述到:“没有任何一种观点比那种所谓人与人之间除面貌、外表不同外,其他一切都相同的论点更站不住脚的了。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完全不同……,人与人是不相同的,人们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视同仁、人人平等。”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纯属个人观点)。芸芸众生,千人千面,各怀心思。外在表现不一,心中想的更不同。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就分出了不同层次。人与人之间的层次不同,自看或Ta看肯定不一样。
鉴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看与被看的人也不同,所以结果更不同。我与淑芬探讨看人观时,我说看人可分为仰视、平视、俯视三种情况。
“具体说说,怎么看?”,淑芬说。
我说:比如听导师的课吧:没听过,对自己来说很神秘,特别是你周围的人都说好时,自己心里更是向往之,想一睹为快。只要是有关导师的一切信息自己都想猎取,讲过的课、写过的文章、别人的评价,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想知道、了解,以便更好地学习、成长、进步。特别是上课前,老师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什么发饰,温柔型、和蔼型、可亲型,讲课内容是高深莫测、娓娓道来还是循循善诱,浅显易懂,让人学而乐之?各种各样的想法就会在脑中闪现、期盼,非“仰视”不能解其渴。
“有道理,那平视呢?”淑芬问。
我说:你听说过“仆人眼中无圣人吗?”再伟大的人,在朝夕相处的仆人眼中也不伟大了。“距离产生美”是有一定道理的。据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有天回到房间褪下朝服,然后卸装露出了她的真容,没想到这一幕被她最信任的人撞见了。撞见也就撞见,说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女王心中不是这样想的,她是代表整个国家的形象,自己的真容被发现,如果传出去必然对国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许她是这样想的,但最后她是按这个思路做的。撞见其真容的人,在外面就她的容貌诋毁她,一气之下,就把此人斩首了。身为一国之主,其尊严是不容被亵渎的。对于圣人、对于女王,我们没见过的,既使见过,没见到过其真容的,是真的趋之若鹜,就是很伟大、很让人崇拜,在仆人眼中不一样了。才开始是仰视的,随着了解越来越多,相处越来越久,什么都了解了,与常人无异呀,虽不说,但应是平视的。就象看心中认为的“神级”的人一样,才开始是怀着仰视之心的,一旦看到了、了解了、相处了,也就是那么回事了,慢慢地也就把抬起的眼光变成了平视。
“那俯视呢?”淑芬问。
我说:人与人相处久了,了解多了,不生分了,吸引的光环逐渐褪却了,自然也就平等相处了。当相处久了,你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敏而好学,好学上进,进步飞快,原先你认为仰视的人,变成了平视。由于你的进步,别人赶不上你的步伐,当你再看你曾经的人时,你就会用异样的眼光审视。当你越来越高时,你不想俯视也不行了,因为我们跟不上你前进的步伐。
“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人与人不一样,自然看人的角度就不一样,理解问题就不一样。没有什么对与错,只要有效就行。”淑芬说。
是仰视、是平视、是俯视,无论看与被看,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当你低时,看人就多会仰视,被人看就多于俯视;当你高时,看人就多会俯视,被人看就多于仰视。想想不是吗?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大家共勉!
2018年8月17日9:36 陈涛 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