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受人尊敬的职业大体都有这样的特征:它是你生活中难以绕开的一部分,你总会在某些阶段主动去找到这些从业者,并有求于他们。
在必然的需求下,有所期待有所求,人们就会表现出心理的弱势,进而在行为上保持尊重。
教师和医生都符合这样的职业特征。
为了孩子和为了活着,这是很多成年人生存的根本。用身体的健康延续生命,再把生命投入到一切为了孩子的人生里,让美好的寄愿发生在孩子身上,大部分人一生所愿不过如此。
因此,在漫长的求学路上陪伴并培育孩子的老师,于家长而言就显得格外重要。
择校的最后一步,总要落实到老师身上,人们都会打问哪个老师好,要把孩子送到那个班。
教学资源,其本质就是对于优质师资力量的抢夺。
一个老师,我们不要上升到灵魂工程师这样的高度,他只要对学生耐心一点,教学水平还不错,最好再能有一点关爱初心,那么,他会成为被学生和家长普遍认可的好老师。
收入稳定持续,享有师者为尊,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相对满足,可谓天底下少有的好职业。就算去相亲,这个职业都是绝对的加分项。
如果遇到寒暑假,别人或疲于奔命或苦逼坐班,你却可以逍遥快活自由自在,更是羡煞旁人。
按一年2个月的假期,一生工作30年计算,会比别人少干60个月,简直是多活出5年。
然而,在教师圈里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老师的假期,都是用9条命换来的。
02
毒奶粉、人贩子、老师虐童,这些新闻都有统一的标签:泯灭人性。
全国各地经常会爆出幼儿园老师虐童的事件。虐童不是打几下这么简单,一些老师极尽手段,用针扎、开水烫等刑罚孩子,让人看了瞠目结舌,以为在看宫廷剧和谍战片。
任何人都不愿自己的孩子遭遇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不要说师德,人心怕是已经坏掉了。
但是如果我们反思,为什么幼儿园是此类事件的多发地?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取决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理会造就多大的承受空间。
你家里的一两个孩子哭闹喊,你会生气的呵斥甚至动手,也会轻柔的哄骗,如果这种哭闹喊放大几十倍,变成几十个孩子的哭闹喊,你会是什么反应?你一定想逃离。
但这是你的工作,你不仅不能离开,还要天天面对,不仅要面对,还要牢牢盯着不能让出事故,不出事故还不行,你还要一边拉扯闹的,一边哄着哭的,给孩子们上课,教点东西。
任何工作都是有代价的,清闲的代价是虚耗的生命,忙碌的代价是不得不放弃的生活,幼师的代价就是要承担一群孩子的聒噪,忍受时刻紧绷的神经。
如果遇到内心脆弱的,人品差的老师,一个熊孩子的异常举动都会成为导火线,摧毁这个老师的底线,让她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情。
人性都是相通的,作为家长,我们自知孩子不好带,之所以大多数幼师还在坚守道德的底线,大抵全凭忍受和自我调解的能力,让自己多生出几条容忍的命,维持着拿着钱做一份事的社会交换规则。
03
幼师如此,中小学老师自然也有自己的为难。
我的写作能力不算最好,但也不差。上学时写作文我不会觉得吃力,但我的语文成绩也不拔尖。
语文到底学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知道我的写作能力不是语文教育培养的,是大量的阅读以及生活的经验和思考的反馈赋予的。
语文这个词一听就是科学,不是艺术,甚至和文学艺术的关系都不太大。
提炼中心思想,注重结构语法,用类似于总分总这样的套路完成作文考试,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要的是正确的结果,教学的系统规矩而刻板。
老师就要按照这个教学系统完成教学,多一些写意多一些艺术发挥,课堂是精彩了,考试成绩可能就下来了。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自然对教学体制都有无奈,但又不得不遵照。
记得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过:我知道你们感到无聊,我也不觉得有趣,但是你们要参加高考,我只能教考试考的。
教育体制的潮流会大概率培养出循规蹈矩的人,老师也是这体制的产物,从来也不自由。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需要成绩才能维持机器的运转,纵然有人怀有传道受业解惑的初心和情怀,小火苗也只能渐渐熄灭。
04
我不会夸大老师的崇高,也不会贬低老师的身份;我不会对老师教育孩子抱有太高的期望,也不会不抱希望。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很多因素,家庭的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孩子自身的天花板,这些因素可能比老师的因素更重要。
我希望老师都能做好本分,也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老师的局限,这种限制一方面是水平的有限,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一些,但不一定就比你懂得更多,你不能苛求老师是完人。
另一方面是在体制和学校环境下,老师作为平常人,也会有喜怒哀乐,也会愤怒不满,你不能苛求老师是天使。
我建议学校都做出安排,能够让每一个家长都体验一天老师的工作,亲自感受幼师、中小学老师的工作面貌,或许双方就会多一些亲近。
这对孩子来说,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