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剧情中,老三为了掩护大家撤离被反动派击毙并被绳子绑住示众三天,看得让人泪目。历史上真实的情况,要比剧中惨烈得多。
伯公即我们常说的土地公,客家人称土地公为“伯公”。“伯公”文化是客家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客家人走到哪里,“伯公庙”就建在哪里。在伯公凹也建有一座伯公庙,庙里常年燃着一盏伯公灯。
在那个年代,交通员们就是靠着这一盏伯公灯完成一个个惊险的护送任务的,它代表着希望、梦想和信仰。
当时设在上海的党中央开通了4条通往各个苏区的秘密交通线,后来因为顾顺章叛变,只有通往闽西的这条交通线完好保留下来。
这条秘密交通线长达3000里,先后护送了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博古、叶剑英、任弼时、张闻天、陈云、项英、王稼祥、聂荣臻、林碧渠、陈潭秋、李富春、 萧劲光、伍修全、瞿秋白、杨尚昆、邓颖超、陆定一、李德等200多位领导干部从上海紧急转移前往瑞金。
这条交通线是周先生亲自领导创建的,被毛主席誉为中央苏区的血脉。
伯公凹位于这条交通线上非常重要的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经常担负着护送中央和地方干部出入境和运输军需、民用物资等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为巩固永定和饶平、大埔的交通线做出了重大贡献,保障了苏区与中央的血脉联系。
伯公凹小站站长邹作仁带领邹端仁、邹春仁、邹佛仁、邹昌仁、邹启龙、邹晋发6人为了革命,来到了闽粤交界处渺无人烟的伯公凹村建立起家庭式的秘密交通小站。
周总理与伯公凹的故事
说起这个小站,周总理曾亲自到访过。1931年12月中旬,他化名“少山”,从上海到中央苏区任职,他一路化装成讲法语的牧师、装成哑巴的商人前往瑞金。
一天傍晚,在大埔多宝坑吃过晚餐后,在青溪地下交通员“小广东”等的护送下,一位穿着平民粗布衣、身带一把纸伞、手提一只草藤箱、仪表朴素大方的同志来到伯公凹交通站。
邹端仁、邹作仁两兄弟发现“特殊客人”由于一路历尽艰险、翻山越岭脚上起了水泡,便先安排其住宿,然后端来热水给客人洗澡、泡脚,以缓解疲劳。
为了接待好这位“特殊客人”,看客人旅途劳累,邹端仁、邹作仁两兄弟决定杀头母鸭炖汤款待他。
第二天临走之时,客人掏出3块银元对邹作仁的妻子赖三妹说:“人来人往接待那么多人,这3块银元给你们贴补家用……”
事后,赖三妹才知道这位名叫“少山”的人就是周总理,便留着这三块银元,当作传家宝世代相传。目前存放在永定金砂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
伯公凹七烈士
邹作仁,伯公凹小站的站长。他随时都准备牺牲,为了不拖累妻子,将还未生子的妻子“卖”掉。妻子知道丈夫的用意后,与后任丈夫一起资助邹作仁的地下工作。后来,邹作仁在护送军需时牺牲在三河坝,到牺牲时都没有后代。
邹端仁,交通员。他为了筹集军需物资,自己和其他交通员一起化装成老板分散购买军需盐。但在返程途经广东大埔党坪村时,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民团长张赞庭抓到大埔和埔北中学等地关押。但他面对酷刑毫不畏惧、宁死不屈。随后,民团当着十里八村老百姓的面,将邹端仁吊在树上拷打、审讯。无果后,民团将其枪决并用煤油烧尸。
邹春仁,红色交通队线护送队员。在护送苏区干部时在桃坑村接头户家被叛徒出卖遭到国民党的围捕,为了保护苏区干部的安全离去,自己为了引开敌人往山上跑而遭到围剿,不幸壮烈牺牲。
邹佛仁,是红色交通线护送队员。因被叛徒出卖被民团抓获,在党坪村口遭到国民党砍头示众,壮烈牺牲。
邹昌仁,红色交通线护送队员。因被叛徒出卖被民团抓获,在党坪村的一座桥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捆绑在柱子上被活生生的开膛挖心而壮烈牺牲。
邹启龙和邹晋发,红色交通线护送队员。先后牺牲,牺牲情况不详。
感言
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顽强勇敢地与敌斗争,他们安全护送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和一大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为党和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且还安全运送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及苏区建设、民生等急需物资。如药物、布匹、食盐、电讯设备等急需物资300多吨,为中央苏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和中央主力红军长征,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
邹氏兄弟7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到交通线的工作中来,在这条秘密红色交通线上与敌顽强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卫着这条“红色血脉”的故事令人动容。
今年是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百年大计,谋事在人。正是有了无数像邹作仁一样的坚定革命者的无私付出,才有了今日中国之盛世。
记得当时《觉醒年代》播出时,有朋友在网上询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一个高赞的回答是“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续集!”。
是啊,我们今日之一切精彩,皆因革命先烈们的前仆后继而成就。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征程,任重道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许多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在众多成就的背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先辈们“今日之中国,如你所愿!”。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960万的广阔国土上,到处都有动人的故事。吾辈之使命,就是尽可能多的把这些故事搜集起来,写成文字保存下来。
很多人做了贡献,但没有留下姓名。很多人虽有姓名,但不知埋尸何处,后人不知去何处悼念。
铁血忠魂在外游荡,实是令人万分痛心。余生之所愿,除写作外,还想为这些灵魂找到安息之所。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