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去新华书店,买了课标内要求读的必读篇目《海底两万里》,到4.8日正式上课,不到两星期,采用快速阅读和重点章节精读完成了对整本书的阅读及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展示了所谓的交流课,其实应该属于专题探究课,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实现对名著阅读的推进,结合近期对名著的探讨,有几点总结。
读名著首先要克服畏难的心理,不喜欢,不感兴趣,这些都是自己的畏难情绪,要转变思考方式。教师心中有一道衡量的标准,教师自身不读,怎么要求学生扎扎实实的阅读呢?例如《海底两万里》近三年从未产生过阅读兴趣,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始阅读这部书,在实际阅读中,真正开始读了,也会开始深入具体情节中,兴趣点也慢慢建立起来了,当然外国小说就会有语言环境、表达方式的差异,更多的是背景知识的陌生感,而采用快速阅读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小说主要的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围绕丰富神奇的海底世界,潜水艇的全面构造,涉及的航海、物理的科学知识,可直接跳过。万事开头难,不畏难,敢于迈出第一步,名著也会熟知起来。
其次教师尝试挖掘小说的兴趣点,在激发学生阅读时能引导学生真阅读。例如,学生对《儒林外史》这一类文言讽刺小说的抗拒,那么教师可以指定同类型人物的章节,范进和周进的相似之处,为什么作者把王冕当做小说第一章节等问题导引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初步阅读时介绍古代科举制度的严苛或者感知作品对科举制度批判的主题探究,有指导,有方向,学生更愿意进行阅读活动。
再次教师心中必须要明确名著阅读的阅读方法,不同篇幅、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阅读方法不尽相同。单篇的主要是《朝花夕拾》《傅雷家书》《昆虫记》《艾青诗选》,故事性极强的《骆驼祥子》《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反抗精神的《西游记》《水浒传》《海底两万里》等,对这些不同的名著教师要先心中有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具体可行的操作,《西游记》采用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骆驼祥子》圈点批注法,《傅雷家书》的选择性阅读等等,在《简爱》这一篇中强调不仅要关注情节、人物、主题之外,还要关注小说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叙事角度等方面,教师“心中有杆秤”,学生阅读才能不迷惑。
最后,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时,布置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推动阅读进程,经过梳理统编教材的专题探究课,发现为研究某一部名著,形式新颖,活动多样。阅读《海底两万里》时,学生可以画出“鹦鹉螺”号的内部构造图,以阿龙纳斯的口吻写航海日记,以插图形式展示尼摩船长同鲨鱼搏斗,以及尼摩船长一行游历海底的航海路线图等等,这些方式都能帮助学生熟悉整本书。
在实践中有几点注意:一是教师布置的任务要与阅读计划紧密结合。如路线图的绘制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不是随便网络上找到一幅图,而是要细致的在名著中圈点勾画出来,故而阅读初期不适合绘制航海路线图;二是开展某一人物的专题探究课,应提前一到两周布置给学生阅读任务,有目的的阅读往往更加深入,更高效;三是教师要每两周安排详细的阅读任务,并做适当检测。例如,《骆驼祥子》前三周快速阅读,采用知识竞答题的形式检测,第四周重点章节精读,给虎妞等人物建立人物档案,从外貌、性格、具体事件、人物对话等方面开展。
教师们总说:学生们作业多,都没时间读,亦或是学生都不愿意读,布置任务了也不读这类的客观事实。但仔细思考会发现,学生的落实不了阅读,是缺乏有效的推进、检测手段。解决策略可将大部头的名著化整为零,具体到每天的任务,这样能轻松化解学生没时间读书的问题;亦或是对每周的阅读计划进行检测,如学生阅读章节做圈点批注、写读书卡片、交流活动等。阅读之路坎坷,不是为了中考的4分,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感,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漫漫长路书相伴,化繁为简不觉难,只要功夫下到位,名著阅读So Easy!
另附上统编教材名著阅读
专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