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句摘录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感想:虽说孩子是父母共同的结晶,但是有研究表明,因为孩子的出生母亲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并经历生育的疼痛与风险,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远比父亲的要强烈得多。这句话虽说看起来似乎对父亲不公平,但是事实却就是如此。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感想:成熟的人在感性与理性、感情与现实之间能保持很好的平衡。知道要如何去爱人,并且知道要爱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去爱人。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我们自被孕育的那一刻,就与母亲产生了奇妙的联系。相较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与母亲建立亲密关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与父亲建立紧密关系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去学习去挑战、去满足父亲的要求的过程,因为需要努力所以会觉得困难与不适,但是也因为可以被自己的行为控制,所以在此过程可以慢慢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锻炼能力并且练就出自信、勇敢、独立等优秀素质。
二、段落摘录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优质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感想:成熟的爱知道爱比被爱更重要、更让人快乐,也理解了爱的真正含义——不是基于被爱的条件,也不是基于自己的需求,是完全独立的一种感情。
从另—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感想:现实中人们往往对爱有种患得患失的担忧,大概是因为太想被爱,太怕失去爱。对于自己所收到的爱有种惴惴不安之感,无法判断是自己应得的还是对方偶然的施舍,这说到底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不自信自己的努力是值得对方给予爱的,不自信自己是值得对方爱的。我们有时候也会质疑付出后得到的爱,这大概是自小从父亲那里用满足条件换来爱的体验留下的心理习惯吧。其实被别人需要也可以看成被别人爱的一种情况——也有可能对方需要你是因为爱你呢对吧?
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感想:母亲在我们的印象里就应该是温暖明媚的万能神,只要遇到什么问题仿佛一向妈妈求助就总能得以完满解决。不过母亲往往会在养育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因为情感的羁绊而变成了十分“依赖”孩子的人,母亲可能一方面希望还在在外独立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永远依赖自己,这样自己就能永远被孩子需要,所以“最终脱离自己”这点想必对很多母亲来说都十分挑战。
全文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