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和中秋叠加到一起了,在数学上实现了7+3=8的伟大公式,万千键盘党们在痛心疾首之余,也纷纷投入到了为祖国庆生的不归路中。据说,有的人堵在了高速公路上,有的人堵在了双人床上,而有的人,则被堵在了公司办公桌上。
一个朋友在北京非知名大型公司,国庆不放假,还是没加班费的那种,给我打来打电话一阵吐槽。擦,居然还有公司跟俺们大716一样感天动地啊。我说你这是何苦呢?朋友开始大倒苦水,无非就是自愿加班,算在公司的绩效考核里,对自己季度评优、奖金额度和升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脚,就当为社会主义做贡献了!
好悲壮!但我不仅发出了贾玲般的笑声——自己选择的加班,吃着泡面也要加完。顺便做一个生硬的过度——这种加班还是回家的事情,基本每天都在发生,关键是如何正确的做选择呢?
N年前,一位很装逼的智者跟我说了一番话,大意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所累积的。我们现在的一切处境,都取决于我们曾经做出的选择。而未来我们又将在那里,同样取决于我们现在的选择。此去经年后,当我们再回首,会非常震惊——当初自己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居然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卧槽,好牛逼的样子,可当时没听懂,而且好长时间都没懂。因为这是最正点的鸡汤——只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很重要,而且总会摆出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但不会告诉我们这事儿具体该怎么做?比如地球人都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关键是在不同的具体场景下,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决定。比如今天早上穿什么衣服上班?今晚应该和谁约会吃饭?想买个手机,应该买苹果还是华为?而每过几年,我们可能就会面临一个重大决定。该生二胎还是继续在职场奋斗?该和老公团聚还是两地分居?该和我爱的人结婚还是和爱我的人结婚?给孩子选择离家近的公立学校,还是选择收费贵的民办学校?
具体做决定的过程,已经不是只要明确我到底想要什么这么简单了。因为需要缜密的逻辑思考和精细的权衡分析,并搜索充分的资料,而不是凭感觉或经验。对于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控制结果,但却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上控制过程——妈蛋,终于说到重点了,好累。相对明智的决策过程,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写下来,确定对自己最重要的要素。
①说白了,还是首先得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同一个处境下的人,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因为一个人认为重要的因素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重要。
②例如,国庆节到底是放假回家还是继续加班?对一些人来说还是放假回家最重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继续加班更靠谱。
第二步:写下来,按重要程度排列决策要素
①影响我们做决定的要素,一般都不会超过5个,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些要素按照重要程度全部写下来并排序。敲黑板,划重点了——写写画画,当真无比重要,很多时候当我们停止胡思乱想而把问题写来的时候,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②比如李二狗想生二胎。但他又担心生二胎会影响到工作,而且也担心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会没有时间带孩子。那李二狗该如何决策呢?
③李二狗就会把要考虑的因素按照重要顺序排列出来。例如,他觉得生二胎是最重要的因素,排第一。有足够稳定的收入是第二要素。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是第三要素。再次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是第四要素。
第三步:写下来,对所有备选方案进行理性分析
①对每个方案的进行分析,一开始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利用八大方向做扫描(不知道八大方向的请私聊二昆锅)。扫描完之后,再继续提问——我这么选的目的是什么?选择这样做,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不做这件事,好处是什么?坏处又是什么?对于有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是否能接受?
②当我们对各个备选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就如同做分析题一样,问题的答案就一步步被我们刨析出来了。最后,结合自己的决策要素和备选方案的分析,对所有的备选方案进行一个综合打分,一定要数据化。得分最高的,对我们而言,极有可能就是最适合的。
按照以上三步走,国庆到底是放假回家还是继续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