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了我给你喂饭
四岁的emily从美国回来,小小的身体竟然晕机,在飞机上十几个小时什么也吃不进去,一路上不停地捂着肚子呕吐。
孩子在北京转机,来我家住一宿,第二天早晨飞海口。emily到了我家很快就跟我熟了。小孩不装病围前围后寻我聊天。
“四姨奶,我不回海口了,我也不去东北了,我就和你住在北京。”
“你妈走你也不走吗?”我问她。
“不走了,我就住在你家,你老了我给你养老,我给你喂饭。”emily天真地跟我说。
小大人感动得我泪奔了,养老是我们这代独生子女家庭的软肋,老了就缺给喂饭的。
“大宝贝,感动死四姨奶了,老了给四姨奶喂饭,大房子给emily了。”顺口哄她玩。
“让二宝在东北给奶奶爷爷喂饭。”emily惦记着在东北生活的爷爷奶奶,把妹妹安排在那,她的小心脏踏实了。
想到她和妹妹都有了去处,妈妈爸爸没人管,还是不放心,央求妈妈。
“妈妈,你再生个小妹妹吧,你老了让那个小妹妹给你和爸爸喂饭。”言外之意我就不用和你回美国了。
整个晚上几次跟我说老了给我喂饭,一次一次地感动我。
早晨,她妈妈说:“emily快穿鞋咱们得走了,要赶不上飞机了。”emily不想走立刻哭成了小泪人。
宝贝坐飞机实在痛苦,晕机伤着她了。宁可住在还很陌生的四姨奶家,也不愿意跟妈妈再到处飞了。
2、我怕你把我卖了
一日骑车从市场买菜回来,遇到大姐带着4岁的孙女聪聪。我骑的是个小折叠车,前几天她坐在后座上载过她。
“聪聪上来,四姨奶推着你。”
小丫头乐颠颠地骑到了后座上。快到家了,我请聪聪到我家玩,我知道这是她非常高兴的事情。快到大姐家,姐说先回家取点东西,让我俩先走。
推着聪聪来到了电梯口,我随便说了一句: “这要是把你卖了,能买一个大房子。”
小丫头急匆匆地从车后座上跳了下来。撒欢地往外跑,我赶紧扔下自行车在后面追。自行车被车筐里的东西坠倒了,水果和菜撒了一地。
“聪聪!别跑!”我一边追一边喊。小区里很多人骑电瓶车怕撞着她。
聪聪跑到她家单元门口,往里闪了一下又跑出来了,慌里慌张跑向两个楼中间的小花园。小丫头紧张得连自家门口都不认得了。
终于追上她。带她往回走。
“聪聪,你跑什么呀?”
“我怕你把我卖了。”聪聪稚嫩地回答。
3、思考
这两个小故事除了写孩子的童言童趣。还想说一点中西方教育得差异。
emily在美国生活,聪聪在国内生活。美国孩子从小的教育是外展的是轻松的,小孩内心深处没有被拐卖的恐惧,和陌生人是很自然的互动。
美国枪击案时有发生,但是一定不会有家长时时叮嘱孩子小心身边有枪手,让小小孩早早就知道什么叫害怕。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国内的传统教育是内收的是形成压力的。
记得小时候出门玩,母亲总会叮嘱一句;“别走远了,小心让拍花的把你拍去。”恐惧烙在了心里,学龄前后的很多年,在街上看到头戴方巾,胳膊挎筐,弯腰驼背的老太太就害怕。每次遇到都绕开走,因为把她假想成了偷孩子的坏人。直到小学毕业也没有见到邻居的小伙伴及同学被“拍走”。
儿子小的时候,丢孩子的事情经常满城盛传,他在楼下玩整天担心被偷走。有天突然下起雨,想到儿子还在外面,拿起伞冲到雨里找他。楼前楼后、学校、幼儿园、小商店绕绕来绕去旮旯胡同地找了两个小时,疾风骤雨把我衣服全淋湿了。一边找一边失望地想,两个小时过去了,人贩子可能已经坐火车带儿子到了哈尔滨。雨停了。很戏剧的是,儿子从对面楼道里钻了出来,身上连个雨点都没有。
天天担心丢孩子,也没见到谁家孩子被人贩子拐走。到是经常找不见孩子,因为自己担惊受怕儿子经常被训斥。
现在丢孩子的传闻比五十年前更甚。大人的担心转嫁到孩子身上就成恐吓,时时在孩子耳边絮叨,外面有偷孩子的坏人。久而久之怕被偷走的恐惧,就烙在了四岁孩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