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任何专业都有价值,不能简单地用就业或者生计上的需要作为选择专业的标准。
张雪峰: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以未来好不好就业,能不能拿到薪水,能拿到多少薪水为目标。
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下面我们就从两句话的措辞和要表达的内容上来分析一下。
首先人民日报:任何专业都有价值,说的没错啊!当然,即便是蝴蝶扇动翅膀也对飓风有所影响,这是不争的共识,没有毛病。
不能简单地用就业或者生计上的需要作为选择专业的标准。这当然也没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啊!”显然,选择的重中之重在于,是否乐之 是否好之!
在我看来,这两段话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是正确,可能会有人杠,大环境如何如何!那我请你考虑一下人民日报的高度和角度!它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价值趋向的引导,而并不是某一个客观案例 的分析。
张雪风:主要聚焦在,好不好就业,能不能拿到薪水和拿到多少薪水。看似是在说钱的问题!然而,我希望大家能看到前提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这里说的好像是钱的问题,但却也不时钱的问题。他的话聚焦的更多是生存的问题,是身为一个“人”或者说作为一个“生物”最基本的需求——“生存需求”。他的观点是在没有能力达到“生存需求”之前,谈其它都是扯淡(这里不懂得自己去搜一下“马斯洛”)实现自我固然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但生存是基础。我相信没有人反对:“健康是革命的本钱”这一句话,谈的就是基础的重要性。普通家庭的孩子尚未达到基本的生存需求,谈何自我实现?所以我认为张老师的话,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综上所说,上面这两段话,压根就没有任何矛盾点。仅仅是就对一个事情,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解析而已!真不知道为了流量,没有基本良知的媒体们还能要把这场闹剧进行到什么时候?
说真的,如果非要把这两段话,泾渭分明的看作两个对立的观点,甚至于是画区、分片儿弄出两个阵营!那才真的可悲!这将不仅仅是文化的倒退,而是价值观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