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路遥的《人生》,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每次看完一本书都要沉淀一些时间,平复一下心情才能翻阅另一本,唯独《人生》在我的心里震撼最久。
也许我是来自农村又经历那个年代的缘故吧,路遥写到了我们心里,甚至是再升华,《人生》讲述的农村青年高加林为了命运和理想从农村到城市,受政策与时代的影响,理想得不到释放,被迫面对现实的无奈。
看完这本小说,我翻阅了路遥有关《人生》作品前后的一些故事。
路遥在大学的时候就在欧洲文学史、俄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引下较系统地阅读了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名著,检阅了建国以来各类文学杂志和名著的基本面貌,他印象最强烈的是,这些作品中的人很少例外地被分成好坏两种。
而这种印象交叉地和作者同时阅读的中外名著一比较,便对我国当代文学这一现象感到非常的不满足,对自己当时那种儿童涂鸦式的作品更不满足了,文革后,尽管中国文学摆脱了禁锢,一些作品也敢于揭露社会问题,虽然在读者中引起反响,但仍然没有对这一问题作根本性检讨,因此,作者想挑战这一文学现象,有了《人生》的动机。
路遥给文学界批评界,给习惯于看好人与坏人或大团圆故事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形象,一个急忙分不清是“好人坏人”的人,对于小说男主高加林这一形象后来在文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我看完了也不知道高加林好人还是坏人,我想这可能就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一部经典的作品问世,总是在打破一个时代的习惯,引起巨大波澜,绝不随波逐流,才能称之为经典。看来我的文学梦只能说说而已了。
最后,摘录一段高加林和巧玲夜晚相会的一段情景描写:
他们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闪闪的珍珠一般撒满了暗蓝色的天空。西边老牛山起伏不平的曲线,像谁用炭笔勾出来似的柔美;大马河在远处潺潺地流淌,像二胡拉出来的旋律一般好听。一阵轻风吹过来,遍地的谷叶响起了沙沙沙的响声。风停了,身边一切便又寂静下来。头顶上,婆娑的、墨绿色的叶丛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胧的月下泛着点点青光。
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甜蜜地躺在星空下,躺在大地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