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积累必须养成八个好习惯

俗话说: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针。要成为写作大家,必须养成八个好习惯。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好的生活习惯,有助身体健康;好的工作习惯,可以提高效率、受到赏识;同样,好的写作习惯,对写好材料、个人进步也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好的写作习惯因人而异,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独到、独特之处,但以下八个习惯,对写文章是大有裨益的。

一、善于学习积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来形容写材料同样合适。一份好的材料,实际上非常考验写作者的能力和水平,而能力水平从哪里来?除了个人的禀赋外,更多的是靠日常的学习积累,毛主席能写出大量的不朽杰作,实际上与他爱学习、爱积累是分不开的。材料起草者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养成学习积累的习惯。

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明志。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聚细流,无以成江河。毛主席曾对学习积累有过专门的论述,1917年他为萧子升的读书札记《一切入一》作序中写道:“今夫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万石焉。学问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做学问、干事业如像筑台,台积而高,学积而博。作为笔杆子,一定要把学习积累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不懈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领导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拓展视野、增长才干、涵养情操。

一是要时时学。工作时,参加会议、交流座谈、聆听报告、集中研讨、学习文件等是学习。休息时,读读书、看看报、浏览网络也是学习。回到家,看看电视新闻、翻阅手机信息等等也是学习。在这方面,毛主席可谓是我们的楷模,在他辉煌的一生中,无论是年少,还是年老;无论是战火硝烟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从未放松过学习,即使弥留之际,仍不忘学习。这样的学习精神,实在令人叹服。因此,一定不要把学习理解为上课的时间、培训的时间、上班的时间才是学习,而要充分认识到,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都需要学习。

二是要处处学。有的人说,在教室里才学得进去,在办公室里才学得进去,在书房里才学得进去。还有的人说在学校学才算真的学习,听老师、专家讲才是真的学习,听领导讲话、指示才是真的学习。其实,这些都是对学习的一种误解,真正的学习,实际上是不分地点、不择对象的,所谓处处皆学问,只要真的想学,哪里都可学到东西,哪里都可学习。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常在闹市中、路灯下看书,谓之“闹中求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这就是指社会生活实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作为笔杆子,也要博学而约取,留意身边的学问,向身边人学,向群众学,正式场合学,非正式场合也学。养成记笔记、收集素材的习惯,看到好的、有价值的东西,随时记下来,随时收集起来,不断丰富资料的宝库。

三是要坚持学。“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充分说明坚持对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所谓“勤学则进,辍学则退”,要真正取得大的进步和提高,不下一番功夫,不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是不可能成功的。据有关研究表明,巨大的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累计一万小时的训练,这便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实际上,真正的成功,一万小时还远远不够,活到老、学到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积累才是不二法门。

四是要全面学。笔杆子要求是多面手,不但要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业务,还要对其他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和研究。比如,一个大的、综合性的材料,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党建等多个方面,如果写材料的人对这些领域都不了解,那怎么去分析、去判断、去形成对策思路、去提出解决措施呢?所以,笔杆子一定要广泛地涉猎,学政策精神,学专业理论,学业务技能,学思维方法,学为人处世,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五是要深入学。学习积累切忌囫囵吞枣、浅尝则止,一定要深入进去,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弄清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如果没有深入的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看不透事物的本质,把一些关键的、有用的因素忽略掉,导致材料起草写不深、写不透,写不专、写不精,甚至在材料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形成错误的思路、提出错误的措施,这样写出来的材料肯定是不合格的。为什么有时候笔杆子所写的材料给领导看,领导会说研究得还不够、挖掘得还不深、针对性不强呢,实际上就是学习得不够深入、研究得不够透彻,没有把内在的、隐藏的东西找出来、搞清楚。

六是要转化学。学习积累不是简单的收集汇总,而是要做好梳理分析、提出有价值的东西来,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复杂的化学反应,既要进得去,还要消化得了、吐得出来。因此,作为笔杆子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加强学习积累与搞好吸收转化的关系。在加强学习积累的同时,要注重消化吸收,下大力气做好转化,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经验、技巧、方法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正确思路、推动工作的有效措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所写的材料才有实际价值,才不是素材的堆砌。


二、善于领悟琢磨

善于领悟琢磨对笔杆子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是榆木疙瘩,对事情不敏感、不开窍,对上级的要求、领导的意图不明白,那写文章就可能背道而驰,甚至南辕北辙,所写的根本就不对路,不是领导想说的,结果不但白费功夫,而且给领导的印象也不好,严重的甚至连岗位都丢掉。

既然领悟琢磨这么重要,那么现实中应该如何去做呢?个人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增强敏感性。认识和对待事情一定要有高度的敏感,比如对政策精神的理解,对领导的行事风格、讲话风格的熟悉,对一些微妙关系的处理,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关注,等等,都要求要非常敏感,不能麻木不仁,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毫不上心。要能够听出“话外之音”“弦外之声”,善于“察言观色”,从眼神的变化、语气的变化之中窥出领导是怎么想的。要能从领导、同事、他人的谈话中洞察出背后隐藏的东西,从中悟出相应的事理。要能够从领导的一些零碎观点或者初步想法中,去体现、丰富、深化和完善其意图,最终成为完整的、体系性的材料。要善于从工作、生活点滴中去体悟道理,正如著名作家叶圣陶所言“语感的敏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从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这实际上就是说的文字工作者要保持对日常生活的敏感性,从细微琐事中发现万事万物的大义。

二是要把握规律性。为什么牛顿能从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可绝大多数人却对这一现象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根本原因就在于对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可循,皆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笔杆子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练就火眼金睛,善于去发现、去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根源,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这样才能在写作中顺藤摸瓜、庖丁解牛。比如,在写党的建设方面的材料,除了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上级的部署、领导的要求外,还要领悟琢磨党建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党建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党建面临的形势是什么,党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党建工作的规律是什么,今后党建工作要把握的关键是什么,等等,把这些问题一层层展开、一层层追问,抽丝剥茧,领悟透了、琢磨透了,就知道该怎么写了。

三是要注重发散性。在领悟琢磨中,发散性思维十分重要。发散性思维就是不拘泥于现有条件、现有模式,能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路径去思考、去设想,寻找各种办法,探求多种可能,最终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作为笔杆字,在领悟琢磨时,绝不能将视野、思维局限于一隅,一定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大担设想、小心求证,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很多时候,我们写作中遇到瓶颈,怎么都突不破,往往就是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在固有的框框里打转转,有点当局者迷的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人一点拨,往往幡然醒悟、豁然开朗。别人的点拨为什么有这样的功效?实际上就是其视角、思维不受材料的影响,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所以,写作中遇到困境的时候,不妨完全放开,“跳出五行看五行”,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于沟通协作

不要单打独斗,而要发挥团队作用。有句话说得好: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还有一句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团队的重要,很有道理。古往今来,无论是军事、政治、商业,还是科学、文化、体育、艺术,各个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无一不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写材料同样如此,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之所以写材料特别是大的材料,需要团队协同作战,是因为完全靠个人来完成既没必要,而且效率低、风险大。相反,有了团队,写作的思路就更加开阔,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量更加大,准备更充分,错误出现得更少,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当然,不是说有了团队就一定高效,就一定能成功。如果团队大多数都是职场新手,知识面比较单一、雷同,彼此互不买账、相互拆台,想不到一块、写不到一块,可能效果反而不如一个经验丰富的笔杆子独自完成的好。要想在材料起草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团队的作用,还要求做到人员搭配合理,组织调度有方,团队精干协作,作风顽强过硬,这样才可能打造一支写材料的“铁军”,产生1+1>2的效果。

不要闭门造车,而要吸取多种营养。有的喜欢封闭自己、关起门来埋头写,不管懂与不懂,不管问题有多难,不与他人讨论,不向他人请教,不向领导汇报,只管自顾自地写,结果完全是自说自话,或者走了错路、弯路、偏路,或者陷在里面出不来,结果不但出不了活,还耽误了时间,严重者甚至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的智慧、认识都是有限的。闭门造车,实际上是把自己和外界封闭、隔绝,缺乏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外界信息,不能得到好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不能拓展视野和思维,导致一条道走到黑,不但效果差,甚至前功尽弃、白费功夫,给领导带来不好的印象。

杜绝闭门造车,就要做到开门写稿,多沟通交流。要多向同事请教,对于一件事情,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往往可以开阔思路、提供启发,自己原本不熟悉、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可能就通过交流迎刃而解。特别是对于写作新手,更需要多向同事请教,同事的一席话、一个指点或许就可以帮助你解决大问题。要多向领导沟通汇报。很多同志害怕向领导汇报,担心领导批评。其实,遇到问题,如果靠自己实在无法解决,向领导汇报,寻求支持和帮助也是可以的。当然,领导如果比较忙就不要去打扰,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去。要积极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必要时寻求专家帮助。有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靠内部的力量解决不了,也可以邀请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听专家意见。


四、善于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研究就没有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传家宝。调查研究可以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笔杆子要想写出好材料,也要养成善于调查研究的习惯。毛主席对此曾说过: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对笔杆子来讲真的是说到了心坎上。

要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一线,是最原始、最新鲜、最营养的资料,是材料起草最可靠、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深入调研,就是要深入到最底层,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进乡村,走进车间,直接与群众交流、谈心,从访谈中获得需要的信息。那种旅游观光式的调研绝对不可取,不但掌握不到真实的、可靠的、有用的信息,收获不大,而且还给干部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在这方面,中央专门出台了相关规定,对调研进行了规范,那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调研是很难行得通了。

要科学调研,达到预期的效果。调研,绝不是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这么简单,而是有其科学的方法。事前的准备,调研对象的选取,调研方式的确定,调研方案的设计,调研过程中,如何让调研对象说出真情,调研结束后,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要讲方法的。调研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客观、真实、全面,摸到实情,取得真经。既要听取成绩、亮点,又要听取问题不足、矛盾困难;既要听取干部意见,也要听取群众意见;既要到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单位去总结经验,又要到矛盾困难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和单位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对调研获取的信息,要科学地甄别、辩证地分析,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不真实的,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哪些是片面的,要筛选出来之后再写入到调研报告之中。

要经常调研,善于发现新情况。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不能这次调研了,以后就很长时间不调研。也不要以为调研过几次就对情况很熟悉了,不用再调研了。作为笔杆子,要坚持调研,把调研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常态性地开展。要制定调研计划,一年开展几次定期性的调研,同时遇到紧急、特殊任务,随时开展专项调研。当然,经常调研,要以不影响、不干扰基层干部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为前提,三天两头去一个地方,过于频繁了也不好,要把握好调研的节奏。总之,通过经常性的调研,使笔杆子能够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找到新办法、解决新矛盾,为材料起草提供鲜活的素材。

要问题导向,开展针对性调研。调研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为调研而调研。要以正在开展的工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为中心,带着目的去调研,带着任务去调研,带着思考去调研。要注重调研的实效性,通过调研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写出有价值的材料,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支撑。

要深入研究,形成高质量成果。笔杆子不光要会写,还要会研究,为领导在决策方面提供服务支撑,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通常,笔杆子需要开展软课题研究,既能够自己独立地进行,又能够组织别人共同研究。与专业课题相比,软课题更侧重宏观层面,侧重于研究一些意义重大、影响广泛而且带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现实问题,更考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笔杆子要真正起到参谋助手、决策智囊的作用,就要围绕本单位、本地区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高质量、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多经历一些重大课题研究的考验,将极大地帮助笔杆子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对个人的发展也极为有益。


五、善于构思谋划

写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表达思想、表达一套成体系的思维结构和思考内容,思维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往往决定文章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相反,不经思考、不做认真细致的构思和谋划,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从一开始就陷入误区、迷失方向。

构思谋划是写好材料的前提和基础。郭沫若曾说:“你总先要有思想和方法,然后才能用适当的形式和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告诉我们,写之前要把该想的想清楚,该谋划的谋划好,这个基础工作做得越扎实,写起来就越轻松,也越容易成功。如果不做思考、不做谋划,提笔就写,实际上是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的,就算写作经验很丰富的“老手”,也很难做到这一点。所谓“倚马可待”,出自一个典故,说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虎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线,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一会儿就写了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这些都不过是形容写作者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而已,而不是不做思考。

构思谋划也是写好材料的核心和关键。与一般文章相比,笔杆子所写的材料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不是写文字,而是写思想、写工作,不考虑清楚、考虑成熟,更难以动笔。如果把写重要文稿当作修桥建楼,那么思考就是在做设计图,设计图设计得好,建起来就放心、省事得多。一定要明白,写是想的延伸和具体化,只有把这一关键抓住了、突破了,才能按图索骥,把文章的架构、观点、内容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最终成为一篇得到认可的好文章。实践证明,那些在写之前喜欢思考、善于谋划的人,因为思虑成熟,所以写的时候就能少走弯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如何做好写前的构思谋划呢?个人认为:

一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种类用途。一方面,要明白所写材料的种类是什么,种类不同,写法也不一样,所以,接到任务,笔杆子首先要清楚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材料,为其定性。如果定性不准,文章就可能四不像,甚至闹闹张冠李戴的笑话,比如把报告写成了请示,把讲话写成了汇报。定性准了,才不会跑偏。文章的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明白,只要学习了解各种公文的标准和要求就行。另一方面,要明白所写材料是干什么用的,是向上汇报,是对下讲话,是经验交流,是祝贺,是请示,是函告,等等,每一篇材料都有其特定的用途,用于特定的场合。如果对所要写的材料用途不清楚,就会无的放矢,没有针对性。对用途的思考很简单,知道文章干什么用就行。把用途搞清楚了,写的时候才能更聚焦,内容和行文风格才更规范和独居特色。在构思谋划材料种类用途方面,尤其是写作新手需要特别注意。

二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主旨核心。好的材料不是文字、素材的堆砌,而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写之前,就要思考这篇材料的主旨核心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主旨核心如何来体现呢?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题目,一篇好的材料,首先有个好题目,让读者、听众从标题就能想象文章要传达什么信息、表达什么内容。如果题目取不好,材料的主旨核心体现不出来,不清晰、不突出,看的人一看题目或者失去看下去的兴趣,或者直接退回重写。要思考好材料的主旨核心是什么,关键是用最精炼、最精彩的语句把题目亮出来,通过题目就能浓缩出材料的精髓、精华。

三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框架布局。好的材料必须有好的结构,好比建房子要有个框架一样。写之前,要考虑材料围绕主旨核心,应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标题怎么写,每个部分里要写哪几点,部分与主旨核心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点与部分之间,点与点之间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把这些理清楚了,从而形成一个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材料架构。思考材料布局,就是要设计好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达到凤头、猪肚、豹尾的目的。

四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需要哪些内容来支撑,素材从哪找,这些写之前也要好好想想,以便及时动手、早做准备,否则可能遇到找米下锅的难题。这好比厨师做菜,做菜之前得把各种原材料备齐,这样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对内容的思考谋划,就是要想好需要什么、来源在哪里、如何搜集、怎样取舍。

五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重点难点。一篇材料,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重难点应该怎么去突破,在写之前也要想好、谋划好,否则,可能出现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难点写不清楚。对重点的思考谋划,就是要清楚在材料中希望突出哪些、对突出部分如何着墨;对难点的思考谋划,就是要明白文章最难写的部分在哪里,怎么样去突破它、攻克它。把重点和难点找准了、想明白了,为后面的起草无疑扫清了障碍。

六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亮点特点。所谓亮点,就是打动人的地方,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地方。所谓特点,就是独特之处、独具的魅力。写材料之前,也得考虑如何打造亮点、形成特色,既要有整体的美,也要有夺目的美,既符合通常的要求,又具有迥异之处,这样的材料无疑更让人难忘。构思谋划亮点,就是要在思想上、结构上、语言上、逻辑上、风格上下功夫,需要在哪些方面有亮点就在哪些方面打造,而且亮点不宜过多,过多了就不是亮点了。至于特点,多与材料要求、领导个人风格有关,或激情洋溢,或稳重平实,或文采飞扬,或思维缜密,等等,这需要执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把握。

当然,做好构思谋划不是把各个方面都想清楚了才写,而是在写之前对材料做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思考,有一个较为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磨刀不误砍柴工,少走弯路。事实上,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事先的思考不可能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清楚,写的时候依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思考和认识也得及时调整跟进,以适应写作的需要,这正好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还有 27%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支付 ¥2.99 继续阅读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