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做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决定的时候,必须考虑该决定对实现我们的目标产生的全面影响。但是,人们通常只是考虑第一顺位的影响,忽视第二顺位及后续影响,因为和第二顺位影响相比,第一顺位的影响让我们不爽;这会使决定发生重大错误。比如健身的第一后果是痛苦和时间空挡(如果不健身,那就可以让我们有时间做其他让我们快乐的事情),想起来让我们不舒服。但健身的第二后果-更健康,更有吸引力让我们很爽,同样的,美食对健身影响是邪恶的诱惑。完全只考虑第一后果的代价是我们付出了不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以及有时候他们是我们实行目标的障碍,第一和第二反应是自然给我们的两个选项以及人们会合理化自己的第一顺位的选择。人们追求真实想要的,避开诱惑,并克服远离真实目标的痛苦,他们更倾向于有一个成功的生活。
有时候读到一些观念,真的很无语。这想观念肯定是很有道理的,但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我花了上千元定三个月的健身月卡,但真去健身房就只是起初的三天,以后就从没有去过了,但我并不孤单!据说办健身卡的人80%是如此,我曾经不合适宜的问过健身房老板,是不是真是这样的,该老板笑而不语。当我做出不去健身房的决定的时候,显然是第一顺位的反应控制了我,同时也真的合理化该决定,就是找借口吗,今天实在太累了,明天,明天肯定去,或者说等找个好的健身方法,在继续练习。问题在我很累的情况下,那时候我真的是相信自己明天会去的。除非你调用元认知能力,明白在当时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真实的幻觉”。
在打磨那些可以让我在将来一天比一天过的好的能力上,比如健身,学英语,这些都需要超越舒适区才可能产生进步的技能上,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逼自己去践行。
我选择那些我可以做的到不那么痛苦可以执行的方法做。 比如健身,我选择囚徒健身方法,不需要去健身房,不需要花专门的时间练习,看书看累了就做一组十次的扶墙俯卧撑练习,这肯定不难,也符合人性,做累了,那就动一下,我喜欢赖床,那我就每次下床前做十次平卧举腿,这也不难;工作无聊了,做十次折刀深蹲这也不难吧。现在虽然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效果,但趋势是明显的。如果我选择去健身房,那现在肯定效果更好,可做不到的事情,讲来没有意思。
再比如冥想。我开始练习的目标是三分钟,我想一个成年人三分钟坚持能够做到吧,而你真的去做了这三分钟,你肯定会慢慢的增加练习的时间长度,这也是人性,在那四个月里面,我慢慢的从8-13-24分钟,只是没有还是战胜可恶的99天效应(不管做什么,我会在3到四个月之后,完全丧失兴趣)。
比如学英语,从去年5月用透析法,书上说一天看40页原版,但我坚持不了,我就看10页,有时十页也坚持不了。那就看五页,从不到一百的词汇量到现在1400,这也是客观的进步。反正当初的目标达到了,去专业论坛看帖子压力不大,可以用起来了。
不过还是要不断的平衡目标和投入,投入注意力和时间的多少会影响到达成目标的时间快慢。
最重要的是不断反思现实的反馈,否则这又变成了一种借口,别到时又说我这么努力,怎不见效果,其实有时侯,努力也是一个高级点的借口。
有时,我们所谓的真的很努力只是那样真实的幻觉,真实到足巳让自巳感动。毕竟我们最善长的自我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