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可以分为前因和后果。
前因 -习惯性的,可训练:同理心、注意力、联想力、直觉力、设计思维、逻辑力。
后果 -靠经验积累的:图像能力、审美力、美术执行力、信息采集力、自学力、数学构建能力、图像思维、关联思维。
看上去像是设计师的训练,但其实总结下来就是平时需要解决问题的个人训练。
二、3种创造力人才
创造力是人来驾驭的,我们基于对人群特质的一些研究,把有创造力的人具像化地分为三种:匠人、智人、诗人。
1. 极端兴趣的匠人
一个人只有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轻车熟路地去跨界,去整合其他领域知识,提供出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我在展会上遇到一位来自台湾的匠人,他以前是一个工程师,多年以来潜心研究木头。当他创业做木质品牌的手机壳时,凭着对木头的深度研究,所以做出的品质自然要比常人要高。因为他太熟悉木头了,他了解木头的纹理、了解树干交织的部分,他会利用树干的疤痕进行创造。他现在出的产品都是根据木头本身的纹理来的,所做的就是基于他对木头的极端兴趣才有的创造。
2. 理性分析的智人
创造力也是个信息整合、转化的过程,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加以串联,这点至关重要。
公关公司在做的是整合和理顺流程,这是基于模式的创新。当把其中一些信息提取出来,做一些深入整合,这也是一种创造力。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次“FOD嘉年华”活动,活动中,我们一位活动总监就展示出他强大的创造力和理性分析能力。
他是这么做的,在构思阶段时,先画一个脑图,分为:美食、音乐节、生活美物这3部分,分别展示出来,然后在每个地方添砖加瓦。在信息整理过程中,他添加了很多开拓性的东西,给到我们特别启发。
3. 感性意识的诗人
这种凭借记忆或者对人性的探知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就是以前大家对创造力理解的样子——极客艺术家。
像我们熟知的作曲家,编舞,大都是这样。他们的知识体系是根据原来脑子里的经验来的,创作的过程就是在用具象的形态表达出来。乔布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他不再像传统的手机厂商是在用户需求上慢慢迭代,而是根据他的一些判断,什么样的手机才是最需要的,结合他自己在禅宗和设计中学到的一些思路,在脑子里做艺术转化,比如需要流线的外形,更简便的功能。这就是典型艺术家的创作形式。Iphone就是他的一个艺术作品,而这个创作过程是在脑海中一次性成型,是感性意识的结果。
但也不要完全对号入座,也许你也不了解自己的创造力有多强大。
这三种创造力形式产生了一个现象——兼职工作者会逐步取代全职工作者,生产者将会与消费者合一。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2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