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就在你眼皮子底下“睁眼说瞎话”的时候,你是不是除了震惊,还很愤怒?
“这孩子怎么这么小就会撒谎了?!”、“现在就会骗人这怎么得了?以后还有真话跟我说吗?”心里一时真接受不了,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怎么在一夕之间就染上了这种“恶习”?!
人类最痛恨的行为之一,便是欺骗和撒谎,尤其是和我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对我们做出欺瞒行为的时候,那种震撼不亚于一场里氏3级的地震。
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看着TA长大,TA的一言一行我们几乎都了如指掌,哪一天TA突然跟你撒谎,尤其是你知道真相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最为关键,这决定了他以后是否还会撒谎,是否在做错事情的时候勇于承认,是否心事都愿意跟你诉说,无条件的信任你。
你精心呵护的一个花盆打碎了,你朝着那个还在嬉哈跑跳的孩子大声吼“谁把我的花盆打碎了?!谁干的?!”孩子立马站在原地,收声止步,战战兢兢的低着头,眼睛惊慌的望着你“不是我,不是我,是它自己掉下来的”。
“花盆会自己掉下来吗?就是你!还敢撒谎!”你火冒三丈,恨不得把这熊孩子暴揍一顿才解气。
这种情况还敢站出来说是自己干的家伙,肯定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在冒着皮肉之苦的威胁下,谁敢去担这个风险?
如果你把孩子揍一顿,那下次还出现类似的情况,同样是不敢承认的,你永远都别想看到真正的“肇事者”站出来。如果你只是说:“我只想知道这是谁干的,打破我心爱的花盆我很生气也很难过,但现在我需要TA的帮忙把花移植到新盆里去,我想跟TA 一起收拾好这里”。
当我们能克制住情绪,表现出冷静,只是描述事实,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想和他一起找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孩子知道自己安全,不会危及到皮肉,还能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一般都会很勇敢的承认错误,并且心甘情愿的来收拾残局。
下次再犯了错,有了前次的经验,知道没有皮肉之苦,只是改正或弥补,会让他勇于承认并且承担责任。
在孩子3~5岁左右,因为害怕犯错受到责骂,会在自我的想像空间里把刚刚犯下的错当做没有发生,或者说希望没有发生,TA会告诉自己“那不是我做的,我希望自己没做过那事”而逃避责任。
这个时候的“谎言”就不是TA真正的在撒谎,而是TA在想像中把犯的错用橡皮擦擦掉了,在这个时期,我们就不要太较真孩子的“撒谎”,因为TA不希望那错是TA犯的,下次TA不会再犯。
在孩子大一点之后,6岁以上,如果还经常出现“撒谎”的情况,那我们就该反省自己,是否在孩子做错事情之后反应过激、暴怒、喋喋不休或是打骂过孩子?孩子为了免受责骂或是皮肉之苦,就会本能的推卸责任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所有的撒谎和欺骗不过是害怕承担后果、不敢面对信任自己的人生气、愤怒或伤心而生出的自我保护。
当我们明白了这点,就能理解孩子为什么有时会撒谎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保持平静和足够的耐心。
一个新习惯的养成,大概需要5000+N次的练习,在我们本能的想要发火、大吼或是痛打TA一顿的时候,就要想到TA对我们戒备、防范和不信任的原因。孩子就是我们行为的一面镜子,当你觉得他行为有偏差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自己该冷静下来反省思考的时候。
及时的纠正的错误,才是亲子之间最和谐、亲密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