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它无限接近又剥离于社会的冷酷无情,也像是在应试教育十几年的轨道奔跑上踩了一脚刹车。
它是自由的沃土,生长的乐园,有人形容它是象牙塔,有人把它比作小社会。
有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就像脱了缰似的野马,撒欢似的奔跑、享受。也有的同学沉浸到那种书香满林荫,小楼住高人的solo氛围。
这些年总有人和我说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一笑了之,听过且过。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毋庸置喙。但鱼认为,这真真切切的雷区还是能别踩就别踩哦!
小a是某大学管理系的同学,刚入学的时候就被几个好为人师的学长各种耳提面命:大学就是小社会……一定要“会做人”云云。
小a听从学长的劝告,参加班委选举并顺利的当选班长,随后便理所应当的将学长说的话奉为箴言珠玉。再之后,小a每天不再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而是去钻读各种各样的为人处世书籍并且付诸实践。效果好像还不错的样子,同学们总在说“小a好会说话”、“小a好讨老师喜欢”。小a不断地去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在专业、年级混的风生水起,他又去参加各种组织,其中就包括学生会。
半年后,学生会换届,马上就要选拔新一届的主席团。
同学们都说:小a,你一定要参加选举,一定可以更进一步!小a也认为是这样。便开始积极准备参选。换届之前最后一项任务就是部门聚会,俗称散伙饭,在这次聚会上主管老师也参加了。大学聚会总是会有一些酒味助兴,这次也一样。
老师挨个敬酒,到小a时,小a又用起了自己的那些知识,微微站起,半躬着身,双手举杯,碰杯时酒杯略低于老师,不仅如此,小a还来了句:“多谢您的提携!”
笔试面试结束,小a成绩一般,最终落选。小a百思不得其解,认为以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怎么都会当选啊。后来才知道,老师和上届主席商议人选时拿着小a的报名表说:小a太圆滑,喜欢和人打关系,喜欢揣摩别人心思,喜欢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是不喜欢做事。在下面的时候还可以划划水,风平浪静,一旦动真章,就会露馅。
小a的风光自食其果,最后“泯然众人矣”。
归根结底,大学总归是学校,踏踏实实的比什么都强。前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我喜欢把大学比作修炼场,修身养性,去掉刚出中学校园的一身浮躁,养出喜怒不惊,就师于高人,脱落于繁华的自我成长,如此,才可以和社会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这也是大学之存在的一个必要价值所在!
像小a这样投机取巧,舍本逐末是很难取得你想要的所谓成就的,即使有幸达到,也好似空中楼阁,眨眼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