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一起来读书。
今天,将由我来为你解读《寻欢作乐》,这本书中文版大约14万字左右,我将用20分钟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你可以道德高尚,但你不能阻挡别人去寻欢作乐。
在你生活的周围,是不是总有些人习惯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判别人?他们觉得自己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别人也一定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如果别人寻欢作乐去了,那在这个道德高尚之人眼里就是一个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人了。但是事实真就像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譬如,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两个人,一个主动让了座,一个却没有让座,这一现象能说明让座的人就一定比不让座的人道德高尚吗?不能。因为在公交车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当大家发现车上有小偷在行窃时,让座的人怕报复选择了装作没有看见,而没有让座的那个人却大声制止了小偷。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创作《第十二夜》里写到:“你以为你自己道德高尚,人家就不能寻欢作乐了吗?”这话换成陈述句就是“你可以道德高尚,别人也可以去寻欢作乐。“再通俗易懂一点解释就是:你有你的方向,他有他的方向,你不能强求他人一定都要朝着你的方向而去。
寻欢作乐的人没错,“道德高尚”的人也没错,但是当两者碰撞在一起时,真实、有活力,能给人带来欢乐的人更容易让人接受和喜欢。而且道德高尚的人,真的就不再寻欢作乐了吗?
自称为“二流作家”的毛姆在他最喜爱的作品《寻欢作乐》中写道:“你以为你道德高尚,就不寻欢作乐了么?”
在他的笔下,那个叫罗西的姑娘特别吸引人,她是一个浑身上下都闪着月亮般淡淡光芒的女子,阳光开朗、纯真烂漫、爱自由,待人真诚坦率、大方热情。只要靠近她,无趣的人生就会被她照亮,可是这样的性格也会遭人嫉妒和唾弃。她不受世俗束缚,勇于追求一切美和浪漫,也不专属于谁,心随意动,只为自己的精彩而活。
在世俗的眼里她是放浪不羁的,更不是一个好女人。她对感情不专一,已婚还和多位男人发生关系。但这个对婚姻不忠的女人却洋溢着一种无比纯洁、如同春天所散发出的清新气息来。在她面前,人的心会变得柔和宁静起来。
她是那种让男人无法拒绝的女人,尽管知道她身上有着极大的缺点,可是他们却依旧被她的真诚和美丽所吸引。甚至于她抛弃自己的丈夫跟已婚老男人私奔到伦敦去时,依旧会让人觉得她是在追求自己的真爱,并非真的是个放荡女人,这一切都只因为她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真性情。
她只把阿申登当做她众多寻欢作乐的情人中的一个,可是阿申登却对她动了真情,他对她的不专一会吃醋嫉妒,会表现出愤懑和不解,她却温柔的微笑着对他说:“为一点小事大惊小怪和妒忌很傻……趁现在尽情玩乐吧。”
毛姆对这样一个寻欢作乐的女子甚是钟爱。这也是他笔下唯一一个怎么看都是爱和美好的女人。这一角色的原型是他人生中唯一爱过的女人,所以在创作这个故事人物时,对女性常抱尖酸刻薄之情的他,却不曾掩饰自己那不可多得的柔情和爱慕。
毛姆从不写自己不熟悉的,所以他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作家的生活圈子,《寻欢作乐》中的女主角,又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真爱过的女人,所以各个人物描写生动形象,故事情节饱满有料又有趣。
毛姆在写这本书时,他唯一爱过的那个女人已经过世了,毛姆便坦率地说出了这个故事的原型身份。当他完成了这部作品之后,他对那个女人的情感纠结方才得以彻底解开。
故事中那个浪漫的女人罗西,时而像阳光般灿烂,时而如月光般温柔,她用自己的笑容来打动别人,用自己的纯真来吸引别人,每个人都那么爱她。她风流多情,却不下流也让人厌恶不起来。她对人坦率真诚,极富感染力,她懂得及时行乐,从不为自己的缺点找任何借口。
她的美是自然的,发自本性的。她从不用别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缺点,也从不通过某些方式来抬高自己,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寻欢作乐也可以说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她张扬着本性,遵从内心做着真正的自己,这也是她美的源泉。她从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热爱,但并不会因此而放弃真爱。这样真性情的女人,怎能不令人喜欢和热爱呢。
道德高尚的人管好自己就好,至于那个喜欢寻欢作乐的女子,就让她随自己的真性情去吧。
好了,说到这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勉强完成讲书稿大纲的练习,实在是没有头绪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