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后,我换好衣服准备出门时,不到两岁的小嘟嘟跑过来,指指我的衣服,然后指指卧室。
我马上意会到她的意思是让我换上在家的衣服,而不想让我上班。
我说:“嘟嘟,妈妈要去上班了,一会儿和妈妈再见哈。”
听了我的话,小嘟嘟一脸不开心,低下了头,撅着小嘴儿,非常委屈。
爷爷过来想抱起她来,安慰她说:“来来来,嘟嘟也出门。”
听了爷爷的话,小嘟嘟并没有让爷爷抱,而是趴在了地上,看样子准备大哭一场。
这时候,奶奶也过来安慰嘟嘟,看着上班的时间到了,我来不及再安慰她,抓紧时间换好鞋子,出了门。
在我等电梯的时候,爷爷带着小涵也出门准备上学。
奶奶抱着嘴里哼哼的小嘟嘟也来到电梯间,看到我们都在等电梯,小嘟嘟止住了哼哼声,奶奶则适时地引导她看看窗户外面,转移她的注意力。
电梯到了,看到我、小涵和爷爷都进了电梯,小嘟嘟伸着手又要哭了,我挥手和她说:“嘟嘟,再见,妈妈下班陪你玩。”
电梯关上门了,小嘟嘟的哭声和奶奶的安慰声传来。
以往早晨,基本都是奶奶来我家在我们没离开之前就将小嘟嘟带走了,小嘟嘟和奶奶离开的时候,我也会在门口和她挥手说再见,小嘟嘟则是很兴奋的样子。
今天是看着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估计是我们的离开,让她感受到了分别的焦虑。
面对妈妈的离开,小一点儿的孩子经常会用哭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不舍。
很多家长也会为了不让孩子哭,选择趁孩子不注意时悄悄的离开,我偶尔也会这样。
但是,悄悄的离开也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办法。
众所周知,3岁以内的孩子,心理需求最多的是来自父母双方所给到的安全感。
趁孩子不注意,悄悄的离开,也许避免了孩子面对分别时的哭泣,但,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最亲近的人离开,却让孩子感受到了不安全的存在,妈妈什么时候离开了?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一概不知。
有团聚就有分别,正因为有了分别,团聚才更有意义。
妈妈淡定的和孩子挥手说再见,明确自己回家的时间,不仅让孩子明白分别和重聚,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心中拥有了安全感。
面对分别,孩子伤心哭,这也是她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小哭之后,情绪得到释放,并不会影响孩子一天的心情和安全感。反而是不辞而别让孩子感到局促和不安。
所以,急于上班的妈妈与其悄悄的离开,不如淡定的和孩子挥手道别。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