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事是贯穿生命始终的。
自己有主动学习欲望大概在16岁,在那以前大多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我觉得我在学习这件事上开窍比较晚,一直到20岁左右才摸索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摸索到正确学习方法之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是靠天赋的,比如我酷爱数学、语文和英语,所以这三科对我来说学起来很轻松,但我痛恨背书,所以政治历史地理学得很差,后来干脆放弃,选了理科,潜意识就告诉自己即使背了也考不好。
直到大三开始读研才摸索到了学习方法,原来不是学不好,而是我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去做计划并坚持执行,一直以来我都学的太随性,感兴趣多学学,不感兴趣也没有进一步去摸索。
起因是这样的,那时候刚刚和大学的男朋友分手,看书时就总是分心,我意识这种状态和我高中少女怀春时一样,结果就是没能考上好大学,所以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我就告诉自己,当我想起他的时候就看着表想5分钟,绝不多想1秒,那5分钟就专心的想,尽情的想,想完就踏踏实实看书不准分心,于是这种刻意的专心训练形成了我的一套时间管理法,类似于现在的番茄钟。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第一,能让我专注,看书的时候就专心看书,玩的时候就专注的玩。第二,让我更加自律,定好时间,让时间来约束我,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做规定的事,这样哪怕上个时间段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很好也不会影响其他任务的执行。不会顾此失彼。第三,提高效率,规定好的时间完成某项任务就会让人更专注,这样自然的学习效率也提上来了。
考研期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每天学习完之后都觉得很轻松, 很有成就感。
所以,现在的学习也是这样, 先认识这个目标和自己之间的差距,再进行详细的计划(当然时间的安排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好时间管理,然后就按照计划一步步实施。
年轻的时候总想一口吞个大胖子,学习状态好的时候一下子能学到半夜两点,现在懂得了要慢慢来,不能心急,坚持比天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