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惮于谈论死亡的,连孔老夫子都说“未知生,焉知死”。但越是避开这个话题,反而引起更多的人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仿佛谈论死亡这件事的人层次都非常的高,比孔子层次还高。无论是宿命论者还是无神论者,每个人都能诌上几句,反正也不会一个过来人给你纠正,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呗。
死亡本来是件小事儿,如同你渴了要喝,困了要睡。但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农业社会,把人们都禁锢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有的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会踏出居住的山村半步,这让发生在身边死亡的故事更像是宿命的一种隐喻,或是历史的一种轮回。一个个平凡又奇特的死亡的故事串起来的,像是对中国乡村的另类阐述,像是对一个时代的深度解读,像是对人类命运的顶礼膜拜。
书名叫作《死亡之书》,作者用平静的语言讲述死亡的故事然后震颤每个人。
死亡的目击者是一个少年,跟随母亲要饭来到曲柳村,便被封闭在这个村子里,直到考上大学再次离开。他作为这个山村的过客,同时也以参与者的身份,目击了村里一个又一个生命怪异的死亡。校园恶霸在河里抓鱼时踩中了生锈的锄头,而后在惊惧恐怖中死于破伤风;下放的右派在一个连绵的秋雨夜里被压死在倒塌的破草房下;喝了酒就失了人性的酒鬼在除夕夜醉倒在自家的茅坑里淹死;一辈子把牛当命一样看护的老人在冬夜里用自己的被子给老牛保暖自己冻死在牛棚,之后老牛被村民杀了分了吃肉;赌徒与人打赌一口气吃了二十斤地瓜干然后肚腹破裂而死;他的朋友为了保护他与疯狗搏斗而感染狂犬病,最后凄厉的死在封闭他的屋里;继父在洪水中为了保护他被洪水吞没就如同当年他的生父一样。少年也在这些死亡的故事中不断成长。
这些诡异的死亡故事哪怕你在一个晴空万里的午后坐在刚打扫完的谷场里听人讲出来,都会觉得这阳光照的惨白,这谷场充满戾气,仿佛命运的利爪会随时从土里伸出来扼住你的脊背然后把你拉入深邃的黑暗中。
这些诡异的死亡故事让你感到命运总是被无情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无论你怎样努力也逃不出宿命的报偿。无论是善良美丽的生命还是扭曲丑陋的生命。
这个村里没有一个坏人,哪怕是带人把原来的大队支书乱棍打死的造反派头目,不也是被当时的时代所塑造的吗?本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社员,是谁激发了他心中的恶念不断发荣滋长,最后蔚然成参天大树遮蔽了所有的光亮,而全村人又都害怕这树荫,最后都成了这恶的帮凶。当然最后的所有的造反者都被正法了,但这真的证明心中的恶念消除了吗?
这些是死亡的故事,也是善恶的故事,更是命运的故事。我们总逃不出宿命的看法,所以才会说“如果我们终将被子弹射杀,那么那颗子弹现在已经出膛了”,正是因为这沉重的宿命,才让人活在世上的时候也不能真的抬起头来。
死亡本来是件小事儿,如同你渴了要喝,困了要睡,既然它早晚要来我们又何必成天惦记呢?大家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无非来自于死之前痛苦的过程和死之后旁人的悲恸,一是对将死之人的折磨,一是对尚存之人的试练,担心死不干净和活着受苦。
现在的科技手段虽然不能避免死亡,但是已经完全可以延缓死亡,这看似是好事却是未必真的如此。身上插满了管子再连着各种机器,靠各种医疗手段来维持心脏的跳动,身边都是陌生的人做着冷漠的事,对于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对活着的人一点慰藉罢了。死亡的时候如果真有痛苦的话,那么也是来自于胸前沉重棉被的压迫,周身机械的禁锢和耳边急促呼唤的烦躁。安静平和的在家人的环绕中迎接死亡难道不是最好的方法吗?如果真有宿命,那么我愿意承受,又何必徒劳去更改为了无力的维持呢?
莫以生者度亡人
静受劫数随本心
长风万里云归海
笑看善恶别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