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激情澎湃的一晚,躺在床上不断回味刚刚在球馆里的一招一式 作,复盘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这个习惯自从迷上羽毛球后,就没有停过。就像是打篮球的男生在路上做出投篮动作,热爱会在身上留下习惯。
今晚真是输多赢少的一晚呐,但也不过是9年羽毛球生涯中很平常的一晚。回头想想自己的羽毛球经历,思绪万千。
我是高中的时候才接触羽毛球,每周六日免费开放的体校成为了我生涯的起点。寄宿在校,到周末最让我兴奋的是能够打上一下午的球。一支简单的“超市拍”,一个带我一起涨球的朋友,还有作为“启蒙老师”的大伯阿姨,是记忆里羽毛球最初的印象。在那里,我球技提高得很快,为羽毛球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久就到专业店买了人生的第一支较为专业的球拍,后来这支球拍在高中毕业后,送给了一位女生。我从一个菜鸟慢慢和朋友称霸体校,但那时关于双打的一些意识、走位还不太清楚,只知道蛮干,后来到了别的球馆,遇上了真正的高手,才意识到人外有人。
后来体校不常开放,我和朋友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球馆,在新中医院,原本是给工作人员运动的,但也允许外人进来。那应该是我进阶最快的一段。恰巧也遇上了贵人,传授了我一些双打的走位和意识,起码的前封后攻,放网跟进等等,这对我帮助非常大,慢慢的更加热爱双打,每逢寒暑假,那里就成为了我的根据地。
上到大学,原来以为自己能够“大展身手”,不料10月的一场台风给了我当头一棒。台风把体育馆毁了,大一整整一年,体育馆封闭,而外出打球既远又费钱,这段时期是我球技严重下滑的一段时期,以至于大一寒假回去第一次打球,拍拍中框的经历。
这种情况直到大二随着体育馆修好才有所改变。法政羽队就是大二才开始重建的,是我们15级深度爱好者组建起来的球队。大三的时候,我当起了队长,重视训练出成绩,却忽视了团建,直接导致下一届队长接任时,16级几乎出现了断层,那时我才意识到,归属感在大学是很重要的东西,因而大学会有一些很奇怪的现象:凝聚力最好的并不一定是班级,有可能是社团、机构,甚至是一支球队。想起在法政羽队度过的一些美好时光,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院际赛,最后一次几近登顶。大学里发现自己打混双真是绝配,能够发挥身高臂长的优势,后来就一直很爱打。因为喜欢打混双的缘故,也认识了很多异性,在打球的过程中偶有心生情愫,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为此有过一段美好的邂逅,却成了大学里屈指可数的回忆。
然后就是工作后的这几年,羽毛球更是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使得这个爱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球场中,我也在乎输赢,但是不管如何,只要是我尽力去打的,结果我都会欣然接受,关键在于踏上场地,能够暂时放下其他东西。今年好像是第9个年头了,希望以后继续保持,愿望是能够打到70岁,成为年轻人口中的“球场老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