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阎柒
每逢佳节,朋友圈都会涌现一大波孝子孝女,争先恐后的表达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回忆着父爱的深沉如山、母爱的细腻如水,希望父母晚年生活能老有所乐平安顺遂。
或许是中国几千年含蓄内敛的文化影响,使得我们不好意思当面对父母说一句感谢,说一句爸妈辛苦了我爱你们,只得借助于朋友圈这个很多父母都不太了解、有些压根就不知道它是何物的平台来表达自己对他们深深的爱意。
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表达,任何形式的对父母的祝福都是为人子女的一份心意,只是当这些祝福井喷似的集中在像父亲节、母亲节、春节这样的日子时,多少有点变味的感觉,除却这些节日,剩下的那些日子里,我们又将父母置于何处了呢?
年初,36岁的囡囡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由于年龄偏大,又期盼了多年,因此对孩子格外宠爱,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好的东西全都摆在孩子面前。
为了能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产假刚过,囡囡就开启了无休式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但问题随之而来,囡囡与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族,两人都忙着去赚奶粉钱,孩子该让谁来带呢?
囡囡的婆婆早已过世,请月嫂费钱又不放心,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得把自己年过六旬的母亲从老家接了过来。
囡囡说:“其实我挺心疼我妈的,她一辈子没离开过老家,没离开过我爸,一下子让她住在城里,根本就适应不了。”
“我妈爱热闹,在老家总是喜欢去邻里乡亲家串门子,可现在,她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偶尔在小区里转转也没人和她说说话。”
“平时我和先生都早出晚归的,家里整天只有她和孩子,孩子又太小,除了哭就是闹,看着她那么累又孤零零的,我也很难受,可这也是没办法啊”
“我妈身体本来就不好,这才来了没多久,已经瘦了快十斤,她要是病倒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
“本来想让我爸一起来的,但我爸说不想这么早就让我们养着,增加我们的负担,在老家至少可以自食其力,死活不愿意来。”
……
囡囡言语间总在强调自己是没有办法,是不得已,她也不愿意让母亲受苦,但奈何城市生活压力大,她没有选择的余地。
但是真的没有选择吗?其实她已经做出了选择,她选择让母亲代替她履行身为人母的职责,她选择牺牲母亲的晚年生活来兑换她拼搏事业的时间,她选择拿母亲的健康快乐换取孩子的生活无忧。
可是,如果你不忍心在物质上苛待孩子,又如何忍得下心让本该安享晚年的父母为了你而继续操劳呢?
一次与囡囡家人吃饭,席间囡囡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估计我妈还得多帮我带几年孩子呢,她丈夫随口接了一句:估计怎么着也得到孩子读小学吧!她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吃着饭,气氛一度有些尴尬。
等到孩子读小学,她母亲已年近七十,究竟是因为孩子大了,还是因为老人老了,所以终于可以回家了呢?
在中国,隔代抚养屡见不鲜,很多年轻夫妻在谈到生养问题时,常说的一句话是:生呗,家里有老人,正好带孩子!轻飘飘的一句话说的心安理得、理所当然,仿佛家有一老只是闲置的一宝,不合理利用就纯粹是浪费资源一样。
最近和母亲闲聊,无意中谈到了邻居王阿姨,王阿姨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前年结婚,小儿子也已大学毕业,看起来王阿姨似乎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可以享享清福,做个甩手掌柜,但天不遂人愿,王阿姨同样面临着去女儿的城市帮着带娃的问题。
起初王阿姨多少还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但耐不住女儿隔三差五的催,想着女儿的不容易王阿姨还是心软了,虽然一再的跟母亲她们那帮老友抱怨说不愿意去,但最终还是打包行囊踏上了远去的列车。
我叹了口气,对母亲说,儿女长大了有他们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情,这样管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母亲说,那有什么办法呢?哪个父母能看着儿女受苦撒手不管呢?
据说,王叔叔并没有一同前去,因为小儿子不成器,毕业许久没有工作,还得父母接济,不得已王叔叔只能继续埋头苦干,抗下本该儿子承担的那一份重担。
同样都是没有办法,同样都是不得已,子女打着不得已的由头变相的啃老,父母面对没有办法的现实只能迁就。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即使是儿女双全又能怎样?老年夫妻老来伴,如今却为着一双儿女分隔两地,各自操劳。
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生而为人,面对劳碌半生的父母,我们有什么权利扼杀他们的晚年幸福?
不要说什么为了父母“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应先记得“父母健在需执孝悌之礼”。他们没有义务帮我们承担属于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没有权利依仗他们的爱予取予求。
我们与其在朋友圈大肆歌颂,在节日这一天才想起父母的不易,真的不如实实在在的还他们一个不再劳累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