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捌采读书会中主讲老师推荐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作者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此书侧重于理论,即心理学的角度去写述,针对生活、情感做启发和帮助,教会我们如何改变自己存在问题的表达方式,以及舒缓心里不舒服的感受。在面对事情的处理中如何用平和舒缓的态度去看待。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提出了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第一要素,客观地说出观察到的事实。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就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倡导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观察,并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引自 第三章区分观察与评论
第二要素,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对方和自己地内心链接。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 感激感动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
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引自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第三个要素,提出自己的需要。
批评其实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引自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第四个要素,说出具体的请求。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谈道:“我请我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和我说,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但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引自第六章请求帮助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表达方式极为重要。《非暴力沟通》一书,让我们学会倾听声音,无论是对方还是自己本身,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停下心来做出判断,最终做出最适合的沟通行为,并且能够规避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