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完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后,我的微信签名就一直是“ALL IS WELL”。
但失恋后,签名变成了“好盆友不联系就会走散,所以要多联系”。
我是典型的重色亲友的家伙,一旦谈了恋爱,便懒得去联系朋友们了。
其实也是精力有限吧。
我不属于精力充沛的人,耗在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身上,便顾不得其他。
现在的我有大把的时间,
可以去认识新朋友,照顾老朋友。
我开始想要写信给我的老朋友们。
每次见面的时候交给他们。
写以前的回忆,读书时候的八卦,以前听的歌,哈哈。
想想就开心。
好久没见他们了。
这周末见面说些什么呢?
打算一起看《消失的她》。
听说能治恋爱脑。刚好我就是。
我还可以在信里写最近自己看的老电影。
比如《少林搭棚大师》,主角仁杰从骗子变成少林功夫达人。
三年里,由于方丈不肯教他功夫,他一直在少林寺干搭棚子的活。
三年后,方丈还是不肯教他,甚至将他赶下山。
他下山之后,原先的伙伴们问他这三年学到了什么功夫。
他很沮丧地说什么也没学到。
但在后来的打斗中,他才发现自己的拳脚功夫如此厉害。
原来,搭棚子便是一种功夫,长期地在屋顶穿梭,利用稻草又快又结实地绑住竹竿。
在这三年,他早已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拳脚。
每日只想着一件事:学武功;
每日只做着一件事:搭棚子。
在这样一心一意的状态下,成为高手只需要三年。
我得到了莫大的鼓励。
并想要通过书信将这一份鼓励传达给我的朋友们。
使他们也更热爱生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想要的成就。
相比电子书,我更喜欢看纸质书。
即使有kindle,我还是更喜欢订报纸。
文字是能给人力量的,
通过纸能更直观地让人触摸,
就像,纸是一个中介,将写信的人与读信的人拉到一起,面对面地交流。
当文字藏在屏幕后面,相当于有了两个中介,
人—屏幕—纸—人。
直接的交流方式莫过于面对面说话。
可说过的话总容易忘记。
所以我想,拾起以前人们选择的交流方式,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生活。
不知体验会如何?
敬请期待。